项目数量-0
抗菌纺织品吸附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09-24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抗菌吸附率测定:通过定量分析纺织品表面单位面积吸附的微生物数量,评估材料对细菌的物理捕获能力,通常以百分比形式表示吸附效率。
抑菌活性值测试:测定纺织品经抗菌处理后对特定菌种的抑制效果,以数值形式表征其抑菌能力强弱,需在标准培养条件下进行。
耐久性吸附检测:模拟实际使用中的洗涤与磨损条件后,重新测定纺织品抗菌吸附性能,评价功能持久性与稳定性。
吸附动力学分析:监测微生物在纺织品表面的吸附过程随时间变化规律,获取吸附速率常数和平衡吸附量等参数。
最小抑菌浓度关联测试:通过测定抗菌剂在织物上的残留浓度与其最小抑菌浓度的关系,间接评估吸附性能的有效性。
细菌悬浮液吸附试验:将纺织品样本浸入标准细菌悬浮液,通过检测液菌浓度变化计算材料吸附量。
表面吸附均匀性评估:检测纺织品不同区域的微生物吸附量差异,评价功能整理的均匀程度及覆盖效果。
温度依赖性吸附测试:考察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纺织品对微生物吸附能力的变化,分析温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多次吸附-解吸循环测试:对同一试样进行多次吸附和解吸操作,评估材料吸附能力的可再生性与稳定性。
特异性吸附能力检测:测试纺织品对不同种类微生物(如革兰氏阳性菌与阴性菌)的选择性吸附能力。
检测范围
医用防护服面料:用于医疗隔离环境的功能性纺织品,需检测其对病原微生物的吸附阻隔能力以确保防护有效性。
抗菌袜类纺织品:直接与皮肤接触的袜类产品,需评估其吸附和抑制脚部常见菌群的能力以保障卫生性能。
家用毛巾织物:高频接触人体且易滋生细菌的家居纺织品,吸附检测关乎其抗菌持久性与使用安全性。
床品抗菌面料:床上用品所用功能性面料,需检测其对尘螨和常见皮肤菌群的吸附与控制性能。
车内装饰纺织品:汽车座椅和内饰用面料,需考察其对环境微生物的吸附特性及抗菌效果耐久性。
户外运动服装:常用于高汗液环境的功能服装,需检测其对汗液中微生物的吸附与抑制能力。
食品工业用工服面料:用于食品加工环境的特殊工作服,吸附检测重点为对食源性致病菌的拦截能力。
抗菌地毯材料:地面覆盖类纺织品,需评估其对空气中沉降微生物的吸附性能及抗菌效果。
母婴纺织品:用于婴幼儿产品的抗菌织物,需严格检测其对常见致病菌的吸附与安全性能。
公共交通工具座椅面料:高频接触的公共设施用纺织品,吸附检测关乎交叉污染防控能力。
检测标准
ISO 20743:2021《纺织品-纺织品抗菌活性测定》:国际标准规定了定量测定纺织品抗菌活性的方法,包括吸附性检测的接种菌液制备、接触条件和微生物计数要求。
AATCC 100:2019《纺织品的抗菌整理评价》:美国纺织化学师与印染师协会标准,提供了纺织品抗菌性能评估方法,包括吸附率和抗菌活性测试程序。
GB/T 20944.3-2008《纺织品 抗菌性能的评价 第3部分:吸附法》:中国国家标准规定了基于吸附原理的纺织品抗菌性能定量测试方法,包括试样制备、菌液吸附操作和结果计算。
JIS L 1902:2015《纺织品抗菌性能试验方法》:日本工业标准规定了包括吸附法在内的纺织品抗菌性测试方法,适用于纤维、纱线、织物及成品。
ASTM E2149-2020《在动态接触条件下测定抗菌剂抗菌活性的标准试验方法》: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涉及微生物在材料表面的吸附条件及活性检测方法。
GB/T 31713-2015《抗菌纺织品安全性卫生要求》:中国国家标准涉及抗菌纺织品安全性与性能要求,包括吸附相关卫生指标。
ISO 13629:2016《纺织品-某些抗菌剂的测定》:国际标准规定了纺织品中抗菌剂含量的测定方法,与吸附性能评估相关。
检测仪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用于测定细菌悬浮液在吸附前后的吸光度变化,通过比尔-朗伯定律计算微生物浓度变化以推知吸附量。
恒温振荡培养箱:提供标准温度与振荡条件使纺织品试样与菌液充分接触吸附,确保吸附过程的条件可控与重复性。
菌落计数分析系统:对吸附试验后的试样洗脱液进行菌落培养与自动计数,获取存活菌落数量以计算抗菌吸附率。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在纺织品纤维表面的吸附状态与分布情况,进行吸附形态学与均匀性分析。
pH计与离子浓度计:监测吸附试验过程中菌液pH值与离子强度变化,确保吸附环境符合标准规定条件。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海运腐蚀性物质检测
下一篇:教室UGR值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