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44927
柔软剂TOC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09-24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总有机碳浓度检测:通过高温催化氧化或紫外过硫酸盐氧化法将样品中有机物转化为二氧化碳,利用非色散红外检测器测定其含量,用于评估柔软剂中有机物的总量水平。
无机碳浓度检测:采用磷酸酸化处理样品,将无机碳转化为二氧化碳并进行定量分析,用于区分样品中有机碳与无机碳的贡献比例。
不可吹扫有机碳检测:对样品进行酸化并吹扫去除可挥发性有机物后,测定剩余非挥发性有机物的碳含量,用于评价柔软剂中难降解有机物的残留量。
可吹扫有机碳检测:通过吹扫捕集方式分离样品中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并测定其碳含量,用于监控柔软剂中易挥发有机组分的分布情况。
颗粒态有机碳检测:采用滤膜过滤分离样品中悬浮颗粒物,测定截留颗粒物中的有机碳含量,用于分析柔软剂中不溶态有机物的分布特征。
溶解态有机碳检测:将样品经过0.45微米滤膜过滤后测定滤液中有机碳含量,用于表征柔软剂中可溶性有机组分的浓度水平。
氧化效率验证试验:采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准物质进行氧化率测试,确保催化氧化系统对有机物的转化效率达到99%以上,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系统空白值校准:定期测定试剂空白和仪器空白中的有机碳背景值,用于校正实际样品检测结果,消除实验环境及试剂引入的干扰误差。
加标回收率测试:在样品中添加已知浓度的有机碳标准物质进行回收实验,用于验证检测方法的准确度和样品基质效应的控制情况。
检出限与定量限测定:通过多次测定空白样品计算标准偏差,分别确定方法可检测的最低浓度和可定量测定的最低浓度,确保检测数据的可靠性。
检测范围
纺织印染用柔软剂:应用于纺织品后整理过程的有机硅及季铵盐类化学品,需检测TOC以控制有机残留物含量,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造纸工业用柔软剂:用于改善纸张柔软度的脂肪酰胺类化合物,TOC检测可监控生产过程中有机物的排放浓度,符合废水排放标准要求。
个人护理品用柔软剂:添加于洗发水及护发素中的有机硅衍生物,需通过TOC检测确保产品中有机物含量符合化妆品原料安全规范。
工业清洗剂用柔软剂:用于硬表面清洗剂中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TOC检测可评估清洗废水中有机负荷量,满足污水处理厂进水标准。
水处理絮凝助剂:作为絮凝剂添加的聚丙烯酰胺类有机物,需通过TOC检测控制投加量,避免过量使用导致二次污染问题。
油田化学品用柔软剂:应用于钻井液中的有机改性粘土材料,TOC检测可监控钻井废水中有机物浓度,符合海上排放环保法规。
皮革加工用柔软剂:用于皮革加脂过程的磺化油类化合物,需检测TOC以控制鞣制废水中有机物含量,达到行业排放限值要求。
农业助剂用柔软剂:添加于农药制剂中的有机硅渗透剂,TOC检测可评估土壤及水体中有机物残留量,确保符合农产品安全标准。
电子行业用柔软剂:应用于半导体清洗剂的氟碳化合物,需通过TOC检测控制超纯水系统中有机物含量,满足晶圆制造纯度要求。
食品包装用柔软剂:用于塑料包装材料的增塑剂类物质,TOC检测可监控迁移至食品中的有机物总量,符合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标准。
检测标准
ISO 8245:2022《水质总有机碳测定指南》:规定了水样中总有机碳测定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选择要求,包括采样、保存、氧化技术和质量控制措施,适用于各种水体中有机碳的定量分析。
ASTM D7573-2018《水中总有机碳测定方法》:采用高温催化氧化和非色散红外检测技术测定水样中的总有机碳含量,明确了仪器校准、精度控制和干扰消除等技术要求。
GB/T 19145-2022《沉积物中总有机碳测定》:规定了沉积物样品经盐酸处理后通过元素分析仪测定总有机碳的方法,包括样品前处理、仪器条件和结果计算等具体流程。
EPA 415.3《水中有机碳测定方法》:美国环境保护署发布的测定水体中总有机碳的标准方法,涵盖氧化技术选择、质量控制要求和数据验证程序等内容。
HJ 501-2023《水质总有机碳测定》:中国环境保护标准规定的水质总有机碳测定技术规范,包括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法和紫外光-过硫酸盐氧化法两种方法。
检测仪器
总有机碳分析仪:采用高温催化燃烧氧化原理配合非色散红外检测器,能够准确测定液体样品中总有机碳和无机碳含量,检测范围覆盖0.001-3000mg/L。
超声波清洗器:通过高频振动产生空化效应彻底清洗样品容器,消除有机物残留对检测结果的干扰,确保样品前处理过程的洁净度要求。
实验室超纯水系统:采用反渗透结合离子交换技术制备电阻率达18.2MΩ·cm的超纯水,提供TOC含量低于5ppb的实验用水,保证空白样品的背景值控制。
分析天平:具备0.1mg称量精度和自动校准功能,用于准确称量样品和标准物质,确保标准溶液配制和样品称量的准确性。
高温高压灭菌器:通过饱和蒸汽在121℃条件下对实验器皿进行灭菌处理,消除有机污染物对样品的交叉污染,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稳定剂原子吸收检测
下一篇:湿热工况比较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