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9
茶渣残留量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09-25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农药残留检测:通过色谱技术定量分析茶叶中有机磷、有机氯等农药成分,确保残留量低于法规限值,保障消费者健康和安全。
重金属含量检测:使用光谱方法测定铅、镉、汞等重金属元素,评估其对环境的潜在污染和对人体的慢性毒性风险。
微生物污染检测:采用培养和计数技术检查细菌、霉菌等微生物指标,防止食源性疾病和产品腐败问题。
水分含量检测:通过干燥失重法测定茶渣中的水分比例,影响产品的保存稳定性和质量一致性。
灰分检测:利用高温灼烧法测定无机物残留量,反映茶叶的纯净度和加工过程中的污染情况。
茶多酚含量检测:使用分光光度法量化茶多酚等活性成分,评估茶叶的抗氧化性能和品质等级。
咖啡因含量检测:通过色谱分离技术测量咖啡因水平,用于产品标准化和标签真实性验证。
添加剂检测:分析人工色素、防腐剂等添加物,确保未使用非法或过量成分,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放射性物质检测:检查铯、锶等放射性核素污染,评估来自环境或加工过程的潜在辐射风险。
感官评价:通过视觉、嗅觉和味觉评估茶渣的外观、气味和口感,辅助客观检测进行综合质量判断。
检测范围
绿茶:未经发酵的茶叶产品,需检测农药残留和水分含量以确保新鲜度和安全性。
红茶:全发酵茶类,常见重金属和微生物检测,用于评估加工过程中的污染控制。
乌龙茶:半发酵茶叶,涉及多指标残留分析以保证其独特风味和品质稳定。
白茶:轻微发酵茶,注重天然成分检测如茶多酚,以维持其保健特性。
黑茶:后发酵茶制品,可能需检测微生物和添加剂,防止发酵不当导致的污染。
茶饮料:瓶装或罐装茶饮品,检测添加剂和残留物以确保饮用安全和合规性。
茶包:包括茶叶和滤纸材料的复合产品,需进行整体残留量评估以防迁移污染。
茶具残留:茶杯、茶壶等器皿表面的茶渍检测,评估清洁度和使用安全。
有机茶叶:经过有机认证的茶叶,检测要求更严格,确保无化学合成残留。
进口茶叶:跨境贸易中的茶叶产品,需符合目的地标准进行多残留物筛查。
检测标准
ISO 14502-1:2005:规定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测定方法,使用分光光度法进行定量分析,适用于茶渣残留检测中的活性成分评估。
GB/T 5009.19-2008:中国国家标准 for 食品中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涵盖多种农药的色谱分析技术。
ISO 10727:2002:国际标准 for 茶叶中咖啡因含量的测定,采用液相色谱法确保准确性和重复性。
GB/T 8313-2018:中国国家标准 for 茶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类含量的检测,规范了提取和测量程序。
ISO 21527-1:2008:微生物检测标准,用于酵母和霉菌计数 in 食品样品包括茶渣。
GB/T 5009.12-2017:食品中铅的测定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重金属检测。
ISO 6498:2012:动物饲料中水分的测定,可 adapted for 茶渣水分含量检测。
GB/T 5009.11-2014: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适用于茶渣中砷残留的评估。
ISO 11885:2007:水质测定中金属元素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可用于茶渣重金属检测。
GB/T 4789.2-2016: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用于茶渣的卫生指标评估。
检测仪器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结合分离和鉴定功能,用于检测挥发性农药残留和有机化合物,提供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分析。
液相色谱仪:适用于非挥发性成分如茶多酚和添加剂的分离定量,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原子吸收光谱仪:专门用于重金属元素如铅和镉的定量测定,通过原子化过程实现低检测限。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样品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用于快速定量茶多酚和咖啡因等成分。
微生物检测系统:自动化培养和计数设备,用于细菌和霉菌的检测,提高卫生评估的 throughput 和准确性。
水分测定仪:通过加热失重法快速测定茶渣中的水分含量,确保产品质量控制。
灰分测定炉:高温马弗炉用于灼烧样品测定灰分,评估无机残留物水平。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高灵敏度仪器用于痕量重金属和多元素分析,提供 comprehensive 残留检测。
自动萃取系统:自动化样品前处理设备,提高残留物提取的效率和一致性,减少人为误差。
感官评价室:控制环境条件下的设施用于进行视觉、嗅觉和味觉评估,辅助仪器检测进行综合判断。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矿粉微波消解检测
下一篇:缝纫线耐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