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17
陶瓷砂轮粒度分布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09-29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粒度分布曲线测定:通过测量不同粒径颗粒的累积百分比,绘制粒度分布曲线,全面反映砂轮磨料颗粒的尺寸组成均匀性,为性能评估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平均粒径计算:基于粒度分布数据计算颗粒的平均尺寸,如D50值,用于量化砂轮磨料的核心粒径特征,影响磨削效率和表面质量。
粒径分布宽度分析:通过D10、D50、D90等参数评估颗粒尺寸分布范围,判断砂轮粒度均匀性,避免因分布过宽导致磨削性能不稳定。
细粉含量检测:测定粒径小于特定值(如10微米)的颗粒百分比,评估砂轮中细粉比例,过高细粉可能影响砂轮的自锐性和散热性能。
粗颗粒含量检测:分析粒径大于特定值(如100微米)的颗粒占比,控制粗颗粒数量以防止砂轮磨削时产生划痕或损坏工件。
粒度分级效率评估:检验砂轮制造过程中粒度分级工艺的效果,确保颗粒尺寸分层合理,提升砂轮的整体均匀性和一致性。
颗粒形状系数分析:通过图像或激光法分析颗粒的圆形度或长宽比,评估颗粒形状对砂轮堆积密度和磨削行为的影响。
比表面积测定:测量单位质量磨料颗粒的总表面积,反映颗粒细度,与砂轮的粘结剂需求和磨削热传导性能密切相关。
堆积密度测试:测定磨料颗粒在自然状态下的堆积密度,评估颗粒间空隙率,影响砂轮的密实度和机械强度。
流动性指数评估:通过流动仪测量颗粒的流动特性,判断粒度分布对砂轮成型工艺的影响,确保生产过程中颗粒分散均匀。
检测范围
氧化铝陶瓷砂轮:广泛应用于钢铁和金属材料的磨削加工,其粒度分布直接影响磨削效率和工件表面光洁度,需严格控制颗粒均匀性。
碳化硅陶瓷砂轮:适用于硬质合金和非金属材料的磨削,粒度分布检测确保砂轮具有高硬度和耐热性,提升加工精度。
金刚石陶瓷砂轮:用于超硬材料如陶瓷和玻璃的精密磨削,粒度分布影响砂轮的切削刃密度和寿命,需高精度检测。
CBN陶瓷砂轮:主要应用于高温合金和工具钢的磨削,粒度均匀性检测保证砂轮在高速下的稳定性和耐磨性。
精密磨削用砂轮:用于高精度工件如轴承和模具的加工,粒度分布检测确保砂轮颗粒尺寸一致,避免加工误差。
工具磨削砂轮:应用于刀具和刃具的修磨,粒度分布影响砂轮的锐利度和耐久性,需定期检测以维持性能。
平面磨削砂轮:用于平面工件的磨削加工,粒度检测控制颗粒分布,保证磨削表面的平整度和粗糙度达标。
内圆磨削砂轮:专门用于孔洞和内表面的磨削,粒度均匀性检测防止颗粒不均导致的内壁损伤或尺寸偏差。
齿轮磨削砂轮:应用于齿轮齿形的精磨,粒度分布检测确保砂轮颗粒细小均匀,提升齿轮的传动精度和寿命。
超硬材料磨削砂轮:用于碳化钨等超硬材料的加工,粒度检测优化颗粒尺寸配比,提高磨削效率和经济性。
检测标准
ASTM B214-16《金属粉末筛分分析的标准试验方法》:规定了通过筛分法测定粉末粒度分布的程序,适用于陶瓷砂轮磨料颗粒的粗粒度分析,确保检测结果可比性。
ISO 13320:2009《粒度分析 激光衍射法》:国际标准描述了使用激光衍射技术测量颗粒尺寸分布的方法,适用于陶瓷砂轮细颗粒的快速准确检测。
GB/T 19077-2016《粒度分析 激光衍射法》:中国国家标准基于激光衍射原理,规范了粒度分布检测流程,用于陶瓷砂轮的质量控制。
ISO 9276-1:1998《粒度分析结果的表示 第1部分:图形表示》:提供了粒度分布数据的图形化表示规范,便于陶瓷砂轮检测结果的直观分析和比较。
GB/T 20170-2018《粒度分析 筛分法》:中国标准详细规定了干筛或湿筛法测定颗粒粒度分布的方法,适用于陶瓷砂轮的传统粒度检测。
JIS Z 8825:2013《粒度分布测定-激光衍射法》:日本工业标准规定了激光衍射仪在粒度分析中的应用,确保陶瓷砂轮检测的国际化一致性。
检测仪器
激光粒度分析仪:利用激光散射原理测量颗粒尺寸分布,能够快速分析陶瓷砂轮磨料从纳米到毫米级的粒度,提供高精度分布数据。
标准筛分装置:由一系列标准筛网组成,通过机械振动分离不同粒径颗粒,用于陶瓷砂轮粗颗粒的粒度分级和含量测定。
沉降式粒度分析仪:基于斯托克斯定律测量颗粒在液体中的沉降速度,适用于陶瓷砂轮细颗粒的粒度分析,尤其对密度不均的样品有效。
图像粒度分析系统:采用显微镜和图像处理技术统计颗粒尺寸和形状,用于陶瓷砂轮颗粒的形貌分析,补充分布数据。
比表面积分析仪:通过气体吸附法测量颗粒比表面积,间接反映陶瓷砂轮粒度分布,评估磨料颗粒的活性和粘结特性。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陶瓷基板耐热检测
下一篇:套接粘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