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锂电池热失控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10-01  

海运锂电池热失控检测是针对锂电池在海上运输过程中安全性能的关键评估环节,重点检测电池在异常条件下的热失控行为,包括触发温度、热扩散速率、短路耐受性等参数,以确保符合国际运输安全规范,防止火灾或爆炸事故。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热失控触发温度检测:测定锂电池在受热条件下发生热失控的起始温度,通过控制加热速率监测电池内部反应,为评估电池热稳定性提供关键数据,确保运输安全阈值。

热扩散性能检测:评估电池热失控时热量在电池组内的传播速度与范围,模拟实际故障场景,防止热失控连锁反应,保障整体系统安全性。

短路耐受性检测:模拟电池内部或外部短路条件,检测电池在短路状态下的电流、电压变化及温升情况,判断电池抗短路能力,避免意外放电风险。

过充保护性能检测:验证电池在过充电条件下的行为,包括电压攀升、气体产生及热积累,检测电池管理系统是否有效触发保护机制。

温度循环稳定性检测:通过高低温交替循环测试电池热性能,评估电池在海运环境温度波动下的耐受性,防止材料老化导致热失控。

机械冲击耐受检测:施加规定强度的冲击力模拟运输颠簸,检测电池结构完整性及是否引发内部短路,确保物理防护有效性。

振动疲劳检测:长时间模拟海运振动环境,监测电池连接件松动或内部损伤,评估振动对热失控触发的影响。

外部加热响应检测:使用外部热源加热电池表面,记录热失控发生时间及温度曲线,分析电池抗外部热侵袭能力。

内部短路模拟检测:通过植入缺陷或强制内短路,观察电池热行为及泄压装置激活情况,评估设计安全性。

气体排放成分检测:收集热失控过程中释放的气体,分析成分如二氧化碳、氢气等,判断毒性与燃爆风险,完善安全措施。

检测范围

锂离子动力电池:用于电动汽车、船舶推进系统的高能量密度电池,海运中需严格检测热失控风险,防止大容量电池组故障。

锂聚合物软包电池:常见于便携设备,其柔性结构在运输中易受挤压,检测重点为封装完整性及热扩散控制。

储能系统用锂电池:应用于船舶或港口储能装置,检测需考虑长期海运环境下的热积累与管理系统可靠性。

消费电子类锂电池:包括手机、笔记本电脑电池,海运批量运输时检测热失控触发条件,避免集体故障。

航空运输配套电池:虽主题为海运,但检测范围涵盖多式联运电池,需评估不同运输模式下的热风险差异。

工业设备备用电池:用于船舶工业设备的备用电源,检测其在不频繁使用下的热稳定性与老化影响。

军用船舶电池系统:高可靠性要求的电池,检测需模拟极端海运条件,确保热失控概率降至最低。

可再生能源存储电池:海上风电或太阳能配套电池,检测长期海运中的振动与温度综合效应。

医疗设备用锂电池:海运医疗物资中的电池,检测其热行为以符合医疗设备安全标准。

电动车海运电池包:整车运输中的电池模块,检测包装设计对热失控的抑制效果,确保整体安全性。

检测标准

UN 38.3《锂电池运输测试标准》:联合国发布的锂电池安全运输强制标准,规定热失控、短路等测试方法,确保海运合规性。

IEC 62133《便携式密封二次电池安全要求》: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涵盖热失控检测项目,适用于各类锂离子电池海运前评估。

GB/T 3148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中国国家标准,包含热扩散与过充测试,为海运电池提供本土化检测依据。

ASTM E1354《材料热释放率测试标准》: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用于测量电池热失控时的能量释放,辅助风险评估。

ISO 12405《电动道路车辆用锂离子电池测试》: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涉及温度循环与振动测试,扩展至海运环境应用。

检测仪器

热失控测试箱:具备程序控温与气体分析功能,可模拟海运高温环境,用于触发并监测电池热失控全过程,记录温度与压力数据。

数据采集系统:多通道高精度采集设备,实时记录电池电压、电流、温度参数,在检测中提供连续数据流用于分析热失控征兆。

短路模拟装置:可调电阻与开关组合仪器,模拟内部或外部短路条件,检测电池短路耐受性及保护响应时间。

机械冲击试验机:液压或电动驱动冲击设备,施加标准冲击波形,评估海运颠簸对电池结构的影响及热失控触发风险。

温度循环试验箱:宽温范围可控环境箱,模拟海运温度变化,进行电池热循环测试,检测材料热疲劳性能。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