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9
原料药杂质GMP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10-02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重金属杂质检测:通过原子吸收光谱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原料药中铅、镉、汞、砷等有害元素含量,评估其潜在毒性风险,确保杂质水平低于药典规定限度。
有机杂质检测:采用色谱技术分离并定量原料药合成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中间体或降解物,建立杂质谱以监控工艺稳定性和产品纯度。
残留溶剂检测:利用气相色谱法分析原料药生产中使用有机溶剂的残留量,根据ICH指南分类控制一类、二类溶剂,避免溶剂毒性影响药品安全。
基因毒性杂质检测:针对可能损伤DNA的杂质如亚硝胺类、烷化剂等进行高灵敏度检测,采用LC-MS/MS等方法确保杂质水平低于阈值限定值。
无机杂质检测:测定原料药中催化剂残留、重金属盐等无机成分,通过离子色谱或原子光谱法控制其含量,防止影响药品稳定性和疗效。
有关物质检测:综合评估原料药中已知和未知杂质的总量,通过HPLC或UPLC方法进行分离鉴定,为杂质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降解产物检测:模拟强制降解条件加速原料药分解,分析光、热、湿度等因素产生的降解物,评估药品贮存期间的稳定性风险。
手性杂质检测:对具有手性中心的原料药进行对映体纯度检测,使用手性色谱柱或毛细管电泳法分离异构体,防止无效或有害异构体存在。
微生物限度检测:通过平皿法或膜过滤法计数原料药中需氧菌、霉菌和酵母菌总数,监控微生物污染水平,确保符合无菌或非无菌要求。
颗粒物检测:利用光阻法或显微镜法检测原料药溶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数量和大小,评估异物污染对注射剂安全性的影响。
水分含量检测:采用卡尔费休法测定原料药中水分含量,控制水分活度以预防水解反应,保证药品化学稳定性和保质期。
灼烧残渣检测:通过高温灼烧称重法测定原料药中无机物残留量,反映纯度并间接评估生产工艺清洁度。
检测范围
合成抗生素原料药: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化学合成抗菌药物,需严格控制合成中间体、催化剂残留等杂质,防止过敏反应或耐药性风险。
天然产物原料药:源自植物或动物的活性成分如紫杉醇、胰岛素,检测重点为提取残留溶剂、重金属及异构体杂质,确保来源安全性。
多肽类原料药:通过固相合成或重组技术制备的多肽药物,需监测缺失序列、氧化产物等杂质,保障结构正确性和生物活性。
激素类原料药:如甾体激素、甲状腺激素等,杂质检测涉及异构体、降解物,防止内分泌干扰或疗效波动。
维生素类原料药:包括脂溶性维生素A、D等,检测光解产物、氧化杂质,维持稳定性并避免毒性积累。
抗肿瘤原料药:高活性细胞毒性药物如铂类药物,需严格检测基因毒性杂质和金属残留,降低患者治疗风险。
心血管系统原料药:如他汀类降脂药、降压药,关注工艺相关杂质和降解物,确保长期用药安全性。
中枢神经系统原料药:抗癫痫药、抗抑郁药等,检测手性杂质和代谢产物,防止神经毒性副作用。
生物技术原料药:重组蛋白、单克隆抗体等,杂质检测包括宿主细胞蛋白、DNA残留,保证生物制品纯度。
造影剂原料药:如碘海醇等含碘化合物,需控制游离碘、重金属杂质,避免注射后过敏或肾损伤。
疫苗佐剂原料药:铝佐剂、脂质体等,检测颗粒分布、残留溶剂,确保免疫应答效果和安全性。
诊断试剂原料药:酶、抗体等用于体外诊断,杂质检测涉及交叉反应物,保证检测准确性和特异性。
检测标准
ICH Q3A (R2) 新原料药中的杂质: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指南,规定了新原料药中有机杂质的鉴定、报告和控制限度,为杂质谱分析提供统一框架。
ICH Q3B (R2) 新药制剂中的杂质:针对制剂中降解产物的检测和控制要求,包括杂质鉴定阈值和界定方法,适用于原料药杂质衍生评估。
ICH Q3C (R7) 残留溶剂:指南基于毒性数据对有机溶剂进行分类并设定允许日暴露量,是残留溶剂检测的核心依据。
ICH M7 基因毒性杂质:提供基因毒性杂质评估和控制策略,要求使用灵敏方法检测亚硝胺等杂质,限度基于致癌风险计算。
USP <232> 元素杂质:美国药典章节规定药品中镉、铅、砷、汞等元素杂质的检测方法和限度,采用ICP-MS等技术实施。
USP <467> 残留溶剂:详细描述气相色谱法检测残留溶剂的操作流程和验收标准,与ICH Q3C协调一致。
EP 2.4.20 重金属检测:欧洲药典方法采用硫代乙酰胺比色法或原子吸收法测定重金属含量,适用于多种原料药。
EP 5.10 基因毒性杂质:欧洲药典指南要求对潜在基因毒性杂质进行结构警示分析和限量控制,确保药品安全性。
GB/T 37869-2019 药品中元素杂质测定:中国国家标准规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药品中元素杂质,方法学验证要求严格。
GB/T 37395-2019 药品中残留溶剂测定:国家标准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药品生产中有机溶剂残留,技术参数与国际标准接轨。
GB/T 37870-2019 药品中基因毒性杂质测定:提供LC-MS/MS等方法检测基因毒性杂质的通用要求,支持风险评估和控制。
ISO 10993-18 医疗器械中可沥滤物检测:国际标准涉及原料药作为医疗器械组分的杂质迁移检测,部分方法可借鉴用于杂质评估。
检测仪器
高效液相色谱仪:采用高压泵输送流动相,通过色谱柱分离杂质组分,配备紫外或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进行定量分析,适用于有机杂质和有关物质检测。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结合气相色谱分离能力和质谱鉴定功能,用于残留溶剂和挥发性杂质检测,提供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定性结果。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利用等离子体离子化样品元素,通过质谱检测痕量金属杂质,检测限可达ppb级,满足元素杂质严格限度要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样品在紫外和可见光区的吸光度,用于杂质初步筛查或特定杂质如硝基化合物的定量分析,操作简便快速。
卡尔费休水分测定仪:基于电化学滴定原理精确测定样品中水分含量,自动控制滴定终点,确保原料药水分检测准确性和重复性。
激光粒度分析仪:通过激光衍射原理测量颗粒物尺寸分布,评估原料药中不溶性微粒污染,支持注射剂安全性评估。
微生物限度检测系统:集成膜过滤、平皿培养等功能,自动计数微生物菌落,监控原料药生物负荷,符合无菌检查要求。
手性色谱仪:配备手性固定相色谱柱,分离对映体杂质,用于手性药物纯度控制,防止异构体交叉污染。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预热温度剪切检测
下一篇:原型机振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