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463
防护等级制度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10-10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防尘测试:模拟产品在干燥粉尘环境中的密封性能,通过特定粒径的试验粉尘在负压条件下持续吹拂试样外壳,检测内部组件是否受到尘埃侵入影响。
防水测试:评估外壳对液态水的防护等级,采用滴水、喷淋、浸水等不同强度水流模拟自然降雨或意外浸水场景,验证产品防水密封结构的有效性。
异物侵入防护检测:使用标准试具模拟人体手指或工具接触,检测外壳开孔是否有效防止固体异物进入内部带电部件,避免触电风险。
高压水枪喷射测试:采用特定喷嘴在标准距离对试样表面进行高压水流喷射,模拟恶劣天气或清洗工况下的防水性能,检测外壳接缝处密封可靠性。
临时浸水防护检测:将试样浸入规定深度的水箱中保持特定时间,检验产品在短暂淹没工况下的密封性能,评估外壳结构对短期水压的抵抗能力。
持续浸水防护检测:在恒温水箱中进行长时间浸没试验,验证产品在持续水压作用下密封材料的耐久性,检测内部是否出现渗漏现象。
温度循环后的防护测试:试样经历高低温交变环境后立即进行防护等级检测,评估材料热胀冷缩对密封结构的影响,检验产品在温差变化下的防护稳定性。
振动后的防护性能检测:在模拟运输或使用振动环境后开展防护测试,验证机械应力对密封件装配可靠性的影响,检测连接部位是否出现松动导致防护等级下降。
外壳机械冲击测试:使用摆锤或跌落装置对试样外壳施加标准冲击能量,评估外壳材料强度及连接结构在机械外力下的完整性,检验冲击后防护性能是否维持。
防腐蚀环境下的防护检测:试样经过盐雾腐蚀试验后开展防护等级测试,评估密封材料耐腐蚀性能,检测腐蚀性气体或液体对防护结构的长期影响。
检测范围
工业控制柜:应用于工厂自动化生产线的电气控制设备,需防止金属粉尘、切削液等工业污染物侵入内部元器件,确保控制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户外照明设备:安装在露天环境的景观灯、路灯等照明装置,需承受雨雪侵蚀和灰尘堆积,防护等级直接影响灯具在恶劣天气下的使用寿命。
汽车电子组件:车辆发动机舱内的控制单元、传感器等部件,需抵抗高压水洗、油污渗透和道路扬尘,防护失效可能导致行车安全系统故障。
医疗设备外壳:手术室、检验科使用的精密仪器,需防止消毒液体渗透和生物污染物附着,确保设备在严格卫生要求下的操作安全性。
消费电子产品:智能手机、运动相机等便携设备,需应对日常使用中的意外泼溅、雨水接触及口袋内灰尘积累,防护等级是产品耐用性的关键指标。
电力配电设备:变电站、配电房的开关柜及接线盒,需防止凝露、小动物侵入导致的短路事故,高防护等级是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基础保障。
轨道交通设备:列车控制系统、车门机构等车载装置,需承受高速运行中的风压雨淋及轨道粉尘冲击,防护性能直接影响交通运输安全性。
船舶电子装置:航行于海洋环境的导航、通信设备,需抵抗盐雾腐蚀和波浪冲击,特殊防护结构可防止高湿度盐分环境对电路的侵蚀。
安防监控设备:室外安装的摄像头、探测器等安全防护装置,需应对极端天气条件并防止恶意破坏,防护等级关系着安防系统的可靠运行。
航空航天电子设备:机载航电系统及地面支持设备,需承受气压骤变、冷凝水积聚等航空特殊环境,防护失效可能引发系统重大故障。
检测标准
IEC 60529:2013《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国际电工委员会制定的防护等级核心标准,详细规定了IP代码的标识体系、试验条件及合格判据,为全球电子产品外壳防护性能测试提供统一技术规范。
GB/T 4208-2017《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防护等级测试标准,技术内容与IEC 60529保持一致性,适用于国内电子电气设备外壳防护性能的检测认证。
ISO 20653:2013《道路车辆-防护等级(IP代码)-电气设备对外来物、水和接触的防护》:国际标准化组织针对汽车电气设备的特殊防护要求,补充了车辆特定环境下的试验条件与验收标准。
DIN 40050-9:1993《道路车辆防护等级》:德国标准化协会制定的汽车行业防护标准,对高压清洗、泥水飞溅等车辆特有工况提出了更严格的测试要求。
MIL-STD-810G:2008《环境工程考虑与实验室测试》:美国军用标准中包含多种恶劣环境下的防护测试方法,适用于军工、航空航天等特殊领域设备的防护性能验证。
JianCe 50E:2015《电气设备外壳》:美国保险商实验室制定的外壳安全标准,在IP代码基础上增加了北美地区特定的安全防护要求与测试方法。
检测仪器
防尘试验箱:密闭式测试舱体内置滑石粉循环系统与负压控制装置,可模拟不同浓度的粉尘环境,通过光学粒子计数器定量检测侵入试样的尘埃质量。
防水试验装置:集成滴雨、喷淋、浸水等多种测试功能的综合设备,配备流量计与压力传感器,精确控制水流强度与作用时间,评估试样防水密封性能。
IP代码试具组:包含探针、探棒、线规等标准检测工具,用于验证外壳开孔对固体异物侵入的防护能力,确保试具尺寸与形状符合国际标准规范。
冲击试验装置:采用弹簧驱动或自由落体机制的机械冲击设备,可调节冲击能量与作用点位,检测外壳在受到外力撞击后的结构完整性与防护性能。
振动试验系统:由电磁振动台与控制软件组成,可模拟产品在运输、使用过程中的机械振动环境,检测长期振动对密封结构防护性能的影响。
盐雾腐蚀试验箱:通过雾化氯化钠溶液创造模拟海洋气候环境,评估外壳材料与密封件在腐蚀性气体中的耐久性,检测防护性能的长期稳定性。
温度湿度交变箱:提供高低温循环与湿度控制环境,检测热胀冷缩效应对外壳密封结构的影响,验证产品在温差变化条件下的防护等级保持能力。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防护等级规程检测
下一篇:防滑清洁剂残留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