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温循环次数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10-10  

高低温循环次数检测是评估材料或产品在温度循环环境下的耐久性和可靠性的关键测试方法。该检测通过模拟实际使用中的温度波动,控制高低温极限、循环次数和变化速率,监测试样性能参数如电性能、机械强度等变化,确保产品在极端温度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寿命符合设计要求。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温度循环范围检测:确定高低温循环测试中的最高和最低温度设定点,确保温度范围覆盖产品实际使用环境,避免因温度偏差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或失效。

循环次数精度检测:验证高低温试验机设定的循环次数与实际执行次数的一致性,保证测试过程的可重复性,确保循环次数误差在标准允许范围内。

温度变化率检测:监测温度从高温到低温或反之的变化速率,控制温度冲击对试样的影响,模拟实际应用中快速温度变化导致的应力疲劳。

试样性能监测:在循环过程中实时检测试样的电性能、机械性能或外观变化,评估温度循环对材料关键参数的衰减程度和失效模式。

温度均匀性检测:检查高低温试验箱内温度分布的均匀性,确保试样各部分受热均匀,避免局部温度差异引入额外测试误差。

循环周期控制检测:控制每个循环周期的高温保持时间、低温保持时间和转换时间,模拟真实温度变化模式,确保测试条件标准化。

试样安装方式检测:验证试样在试验箱内的固定方式和位置是否符合标准要求,避免安装不当导致应力集中或测试结果失真。

环境湿度控制检测:如果测试涉及湿度因素,监测循环过程中的湿度变化,评估湿热循环对材料性能的协同影响。

数据记录完整性检测:确保测试过程中所有温度、时间、循环次数和性能数据被完整记录和存储,便于后续数据分析和报告生成。

失效判定标准检测:定义试样在循环测试中的失效阈值,如性能衰减百分比或物理损坏,确保结果判定客观一致。

检测范围

电子元器件:包括集成电路、电阻、电容等元件,在高低温循环下测试其电气性能稳定性和热疲劳寿命,适用于消费电子和工业设备。

汽车发动机部件:如活塞、气缸盖等金属零件,模拟发动机启停时的温度变化,评估热膨胀和收缩导致的机械应力耐受性。

航空航天复合材料:用于飞机机身和机翼结构件,测试在飞行中高低温骤变下的层间粘结强度和疲劳耐久性。

塑料制品:如注塑成型件,检测温度循环下的尺寸稳定性、脆化趋势和力学性能变化,适用于家电和包装行业。

金属材料:如铝合金、钢材等,评估热循环下的微观结构变化和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用于机械制造和建筑领域。

涂层材料:如防腐或装饰涂层,测试温度循环下的附着力、颜色保持和抗剥落性能,适用于汽车和建筑防护。

电池组:如锂离子电池包,模拟充放电过程中的温度波动,评估循环寿命、安全性能和容量衰减特性。

密封件:如橡胶或硅胶密封圈,检测温度循环下的弹性恢复能力、密封性能和老化和化趋势。

印刷电路板:评估高低温循环下的焊点可靠性、基板变形和电气连接稳定性,用于电子组装质量验证。

建筑材料:如玻璃、混凝土构件,测试温度变化下的热应力耐受性和结构完整性,适用于建筑幕墙和基础设施。

检测标准

ASTM D4332-2014《塑料材料高低温循环测试标准实践》:规定了塑料制品在高低温循环环境下的测试方法和条件,包括温度范围、循环次数和性能评估要求。

ISO 16750-3:2012《道路车辆 电气和电子设备环境条件及测试 第3部分:机械负荷》:国际标准中涉及温度循环测试部分,用于汽车电子产品的耐久性验证。

GB/T 2423.22-201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N:温度变化》:中国国家标准,详细规定了温度循环测试的程序和失效判定准则。

IEC 60068-2-14:2009《环境试验 第2-14部分:试验 试验N:温度变化》: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适用于电子电气产品的温度循环可靠性测试

MIL-STD-810G:2008《环境工程考虑和实验室测试》:美国军用标准,包含高低温循环测试方法,用于高可靠性军事装备验证。

JIS C 60068-2-14:2010《环境试验方法-电气电子-第2-14部:试验N:温度变化》:日本工业标准,规定了温度循环测试的基本参数和程序。

GB/T 10592-2008《高低温试验箱技术条件》:中国标准,涉及高低温试验箱的性能要求,确保测试设备符合温度循环检测需求。

ISO 10119:2010《碳纤维 高低温循环试验方法》:国际标准,专门针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温度循环下的性能测试。

ASTM E831-2019《固体材料线性热膨胀系数的标准测试方法》:美国标准,用于评估材料在温度变化下的膨胀行为,辅助循环测试。

GB/T 1740-2007《漆膜耐湿热测定法》:中国标准,包含温度循环相关测试,用于涂层材料的耐久性评估。

检测仪器

高低温试验箱:提供可控的温度环境,模拟从低温到高温的循环变化,用于放置试样并执行标准化的温度循环程序。

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试验箱内和试样表面的温度变化,确保温度控制精度和数据采集的可靠性。

数据采集系统:记录和存储测试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循环次数和性能参数,便于后续数据分析和报告生成。

循环控制单元:编程控制高低温试验箱的温度循环序列,包括设定温度点、保持时间和变化速率。

性能测试设备:如万用表或拉力试验机,用于在循环前后测量试样的电性能或机械性能变化。

湿度控制系统:如果测试需要湿度环境,集成加湿和除湿装置,模拟湿热循环条件。

图像采集系统:通过摄像头记录试样在循环过程中的外观变化,用于失效分析和可视化评估。

热流计:测量试样表面的热流密度,辅助分析温度循环下的热传导性能和能量分布。

振动台集成系统:结合温度循环与机械振动,模拟复杂环境下的综合应力测试。

自动化软件平台:控制整个检测流程,实现参数设置、数据记录和报告生成的自动化操作。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