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9
织物耐碱斑色牢度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10-10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样品制备:将织物样品裁剪至标准尺寸,确保表面清洁无污染,并置于恒温恒湿环境中平衡,以消除外部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保证样品初始状态一致。
碱性溶液配制:按照标准比例稀释氢氧化钠或其他碱性试剂,使用精密仪器测量pH值,确保溶液浓度准确,为后续暴露测试提供稳定的碱性环境。
暴露条件控制:设定恒温箱温度和时间参数,模拟实际碱性环境,监控暴露过程中的温度波动,确保测试条件符合标准规定,避免因环境变化导致色牢度偏差。
颜色变化评估:采用色差计或分光光度计测量样品暴露前后的颜色差异,计算色差值ΔE,量化颜色变化程度,为耐碱等级评定提供客观数据支持。
灰度卡评级:使用标准灰度卡对比暴露后样品与原样,进行视觉评级,评估颜色变化和沾色程度,确保结果与仪器测量相互验证,提高测试准确性。
耐碱等级评定:根据色差值或灰度卡结果,参照标准等级体系(如1-5级)评定织物耐碱性能,等级越高表示色牢度越好,便于产品性能比较。
重复性测试:对同一批次样品进行多次暴露和评估,计算结果变异系数,验证测试方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确保数据一致无显著偏差。
样品预处理:对织物进行标准洗涤或 conditioning 处理,模拟实际使用前的状态,消除残留物影响,使测试结果更贴近真实应用场景。
结果记录与报告:详细记录测试条件、测量数据和评级结果,生成标准化报告,包括样品信息、测试参数和结论,便于追溯和比对。
环境因素校准:定期校准测试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排除外部干扰,确保所有测试在统一基准下进行,提升结果可比性。
检测范围
棉织物:广泛应用于服装和家纺领域,其纤维结构易受碱性物质影响,耐碱斑色牢度测试可评估其在洗涤或工业环境中的颜色稳定性。
涤纶织物:常用于户外服装和工业材料,具有较好化学稳定性,但需测试耐碱性能以确保在碱性环境中颜色不褪变,延长使用寿命。
混纺织物:由多种纤维混合制成,如棉涤混纺,测试需考虑各组分对碱性的敏感度,评估整体色牢度,指导产品优化。
丝绸织物:高档服装用料,纤维娇嫩易受损,耐碱斑色牢度检测可验证其在碱性清洁剂或环境中的颜色保持能力,确保品质。
羊毛织物:常用于冬季服装,碱性条件可能导致纤维收缩和变色,测试评估其色牢度,为护理和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工业用涂层织物:如防水或防火涂层材料,暴露于碱性环境可能影响涂层颜色,测试确保其在特定工况下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医用纺织品:包括手术衣和床单,需耐受碱性消毒剂,色牢度检测验证颜色稳定性,防止使用过程中颜色迁移影响卫生。
汽车内饰织物:座椅和内饰材料可能接触碱性清洁剂,测试评估其耐碱性能,确保长期使用中颜色不褪变,维持美观。
家居装饰织物:如窗帘和沙发套,常暴露于碱性灰尘或清洁剂,色牢度检测指导消费者选择耐用的产品,延长装饰寿命。
运动服装织物:高强度活动后需碱性洗涤,测试验证颜色抵抗汗水或洗涤剂的能力,保障服装外观和功能性。
检测标准
ISO 105-E04:2013《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第E04部分:耐碱斑色牢度》:国际标准规定了织物在碱性溶液斑点测试下的色牢度评估方法,包括样品制备、暴露条件和评级程序,确保全球测试一致性。
GB/T 3921-2008《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皂洗色牢度》:中国国家标准涉及碱性环境下的色牢度测试,部分方法适用于耐碱斑评估,对测试设备和流程有详细规范。
AATCC 6-2016《耐酸和碱色牢度》:美国纺织化学师与印染师协会标准,提供碱性斑点测试指南,涵盖溶液配制和颜色变化评定,适用于多种织物类型。
BS EN ISO 105-E04:2013:欧洲标准等同采用ISO方法,强调碱性斑点测试的精确性,用于评估纺织品在欧盟市场的合规性。
JIS L 0846:2004《耐碱斑色牢度试验方法》:日本工业标准详细规定了碱性试剂种类和测试条件,适用于本地纺织品质量管控。
GB/T 5713-2013《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水色牢度》:虽主要针对水浸,但可扩展至碱性环境测试,提供基础评估框架。
检测仪器
色差计:采用光电传感器测量样品颜色坐标,计算暴露前后色差值ΔL、Δa、Δb,在本检测中量化颜色变化,提供客观评级依据。
恒温箱:具备温度控制功能,可设定恒定温度范围,模拟碱性暴露环境,确保测试过程中温度稳定,避免热波动影响色牢度结果。
pH计:精密电极测量碱性溶液的pH值,精度达0.01单位,用于配制标准浓度溶液,保证测试环境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分光光度计:通过光谱分析样品反射率,测量颜色变化深度,在本检测中提供高精度色差数据,支持复杂织物的耐碱性能评估。
斑点测试装置:专用夹具固定织物样品,施加碱性溶液斑点,控制暴露面积和时间,模拟实际污渍情况,简化测试操作流程。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支座接触面摩擦检测
下一篇:直流电流隔离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