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回收材料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10-11  

可回收材料检测涉及对回收材料的物理、化学及环境性能进行系统分析,以确保其符合再利用标准。检测要点包括材料成分、纯度、污染物含量、力学性能等关键指标,旨在评估材料的可回收性和安全性,为资源循环利用提供技术依据。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成分分析检测:通过化学方法确定可回收材料中主要成分的含量,如塑料中的聚合物类型或金属中的合金元素,确保材料纯度符合回收标准,避免杂质影响再利用过程。

纯度检测:评估可回收材料中非目标物质的残留比例,例如纸张中的胶粘剂或塑料中的染料,纯度不足可能导致回收产品性能下降,需严格控制以保障质量。

物理强度检测:测量可回收材料的力学性能如抗拉强度、硬度等,模拟实际使用中的受力情况,强度不足的材料在回收加工中易破损,影响再生品耐久性。

热稳定性检测:分析材料在高温下的性能变化,如熔融指数热变形温度,热稳定性差的可回收材料在再加工时可能降解,导致再生品质量不稳定。

毒性物质检测:检测可回收材料中重金属、塑化剂等有害物质含量,确保材料在回收后不会释放毒性,保障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符合环保法规要求。

颜色一致性检测:评估可回收材料的外观颜色均匀度,颜色偏差可能影响再生品的市场接受度,需通过色差仪等工具进行量化控制。

密度检测:测量可回收材料的单位体积质量,密度异常可能指示材料掺杂或结构缺陷,影响回收分选效率和再生品性能。

水分含量检测:确定材料中水分的百分比,水分过高可能导致可回收材料在储存或加工中霉变,降低再生品质量,需干燥处理后再检测。

重金属含量检测:定量分析可回收材料中铅、镉等重金属元素,超标重金属在回收过程中可能渗入环境,严格检测是避免污染的关键步骤。

可回收性评估检测:综合测试材料的可加工性、兼容性等指标,预测其在回收流程中的表现,评估结果用于优化回收工艺和提高资源利用率。

检测范围

塑料瓶类可回收材料:主要包括PET、HDPE等聚合物制成的饮料容器,检测需关注瓶身纯度、标签残留及化学稳定性,以确保再生塑料符合食品接触标准。

金属罐类可回收材料:如铝罐或铁罐用于包装食品饮料,检测重点在于金属成分、涂层完整性及腐蚀程度,避免杂质影响再生金属的冶金性能。

纸张类可回收材料:包括废旧报纸、纸箱等,检测项目涉及纤维强度、油墨残留及湿度,高纯度纸张可再生成高品质纸制品,减少资源浪费。

玻璃瓶类可回收材料:常见于酒类或化妆品包装,检测需评估玻璃成分、颜色分离及破碎率,纯净玻璃可无限次回收,但杂质会降低再生品透明度

电子废弃物可回收材料:如废旧电路板或电池,含有金属和塑料组件,检测重点为有毒物质分离、材料可拆解性,确保安全回收并提取有价值资源。

纺织品可回收材料:包括废弃衣物或纤维制品,检测需分析纤维类型、染料残留及力学性能,纯棉或涤纶材料可再生成新纺织物,减少环境负担。

建筑废弃物可回收材料:如混凝土碎块或金属支架,检测项目包括材料成分、污染程度及物理强度,合格材料可用于路基或再生建材生产。

包装薄膜可回收材料:常用于食品包装的聚乙烯薄膜,检测需关注厚度均匀性、添加剂含量及降解性能,确保再生薄膜满足防护要求。

汽车零部件可回收材料:如废旧轮胎或塑料部件,检测重点为橡胶弹性、金属分离度及老化程度,高质量回收可支持汽车行业循环经济。

生物基可回收材料:如PLA等可堆肥塑料,检测需验证生物降解性、成分纯度及毒性,确保材料在特定环境下完全分解,避免微塑料污染。

检测标准

ASTM D6400-21《可堆肥塑料的标准规范》:规定了可堆肥塑料在特定条件下的生物降解性能要求,包括分解率和毒性测试,适用于评估生物基可回收材料的环境兼容性。

ISO 18606:2013《包装 可回收性的要求》:国际标准定义了包装材料可回收性的评估框架,涉及材料识别、分离效率及再生品质量,为全球回收体系提供统一指南。

GB/T 16716-2018《包装与包装废弃物》:中国国家标准规定了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要求,包括材料分类、检测方法及环保指标,促进包装行业可持续发展。

ASTM D5034-21《纺织品循环利用的标准指南》:针对纺织品可回收材料,提供了成分分析、性能测试及处理建议,确保再生纤维符合下游应用标准。

ISO 15270:2008《塑料 回收利用指南》:概述了塑料回收流程中的关键检测参数,如熔融指数和污染物含量,帮助优化回收工艺并提高再生塑料品质。

GB/T 28009-2011《玻璃容器回收利用技术规范》:中国标准详细规定了玻璃可回收材料的检测项目,包括化学成分、颜色分选及破碎测试,保障再生玻璃的安全性。

ASTM E1618-19《废弃物特征化标准指南》:适用于多种可回收材料的特征分析,提供采样、测试及数据解读方法,支持废弃物管理的科学决策。

ISO 14021:2016《环境标志和声明 可回收成分》:国际标准规范了可回收材料中再生含量的声明要求,涉及检测验证和标签使用,防止虚假环保宣传。

GB/T 38418-2019《再生塑料》:中国标准规定了再生塑料的分类、性能要求及检测方法,包括力学性能和有害物质限量,促进塑料回收行业规范化。

ASTM D7209-21《金属回收材料的标准指南》:针对金属可回收材料,提供了成分检测、腐蚀评估及再生工艺建议,确保再生金属满足工业应用标准。

检测仪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通过测量材料对紫外或可见光的吸收特性,定量分析可回收材料中的特定成分或污染物浓度,功能包括颜色一致性和毒性物质筛查,提高检测效率。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结合分离和鉴定技术,用于检测可回收材料中的有机挥发物或添加剂含量,功能包括成分分析和纯度验证,确保材料无有害残留。

电子万能试验机:具备高精度力值和位移控制,测试可回收材料的拉伸、压缩等力学性能,功能包括物理强度评估和耐久性预测,为再生品质量提供数据支持。

热量分析仪:测量材料在加热过程中的质量变化或热效应,用于评估可回收材料的热稳定性和降解行为,功能包括热分解温度测定,指导回收加工参数。

X射线荧光光谱仪:通过X射线激发材料产生特征光谱,快速定量分析可回收材料中的元素组成,功能包括重金属检测和成分鉴定,实现无损快速筛查。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