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花蜜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4-08  

枣花蜜检测通过科学分析手段验证产品品质与安全性,重点涵盖理化指标(水分、糖分、酸度)、微生物限量(菌落总数、致病菌)、污染物(农药残留、重金属)及真实性鉴别四大类目。实验室依据GB14963-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蜂蜜》等规范实施全流程质控,确保检测结果具备法律效力与行业公信力。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基础理化指标

水分含量测定采用折光法(GB 5009.6-2016),控制范围≤24%;葡萄糖与果糖总量要求≥60g/100g;蔗糖含量限定≤5g/100g;酸度(1mol/L氢氧化钠)标准值≤40mL/kg;羟甲基糠醛(HMF)限量≤40mg/kg。

微生物安全指标

菌落总数按GB 4789.2-2022测定限值≤1000CFU/g;大肠菌群采用MPN法(GB 4789.3-2016)要求≤0.3MPN/g;沙门氏菌与志贺氏菌依据GB 4789.4-2016进行定性检测;霉菌酵母菌总数执行GB 4789.15-2016标准。

污染物筛查

铅含量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GB 5009.12-2017)限值≤1.0mg/kg;镉检测执行GB 5009.15-2014标准;391种农药残留通过GC-MS/MS和LC-MS/MS联用技术筛查;氯霉素类抗生素残留量按GB/T 18932.19-2003测定。

真实性鉴别

碳四植物糖含量同位素质谱法(SN/T 0852-2012)判定阈值≤7%;花粉镜检确认枣花源比例≥80%;淀粉酶活性(Schade单位)要求≥8;外源性果葡糖浆鉴别采用SM-R法。

检测范围

原料蜜质量验证

覆盖蜂场原蜜的感官评价(色泽、香气、结晶状态)、新鲜度指标(淀粉酶值、HMF)、污染物本底值测定及植物源性确认。

加工过程监控

包括巴氏灭菌温度曲线验证(60-65℃区间控制)、过滤工艺微粒残留量(≥80μm杂质筛除率)、灌装环节微生物二次污染风险评估。

成品批次检验

每生产批次必检水分、蔗糖、HMF三项核心指标;型式检验每季度覆盖全部28项强制指标;出口产品增加喹诺酮类、硝基呋喃代谢物专项检测。

掺假鉴定服务

针对市场流通产品开展C4糖添加鉴别、人工转化糖识别、增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筛查及香精成分分析。

检测方法

理化分析方法

折光法测定水分误差±0.5%;斐林试剂法测定还原糖回收率≥95%;电位滴定法测酸度精度±0.1mL;分光光度法测淀粉酶活性波长660nm。

色谱分析技术

HPLC-ELSD法分析糖分组成(色谱柱:氨基柱250×4.6mm);GC-MS法测定农药残留(DB-5MS毛细管柱);UPLC-QTOF进行未知添加物非靶向筛查。

微生物检测流程

无菌取样量25g→225mL稀释液均质→选择性培养基培养:VRBA用于大肠菌群计数(36℃±1℃/18h),PDA培养基培养霉菌酵母菌(28℃±1℃/5d)。

真实性鉴别技术

稳定碳同位素比质谱仪δ13C值测定精度±0.1‰;显微镜检花粉形态学鉴定分辨率≥400倍;外源性果糖特征标记物(SM-R)HPLC法定量限0.1g/100g。

检测仪器

理化分析设备

数字折光仪(测量范围1.3000-1.5300nD);自动电位滴定仪(精度±0.001mL);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波长范围190-1100nm);恒温振荡水浴槽(温控±0.5℃)。

色谱质谱系统

高效液相色谱仪(示差折光检测器RID);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仪(EI源70eV);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质量精度<5ppm)。

微生物实验装置

二级生物安全柜(气流速度0.35m/s±20%);恒温培养箱(温度均匀性±0.5℃);全自动菌落计数仪(识别精度±1CFU);PCR仪(升降温速率≥4℃/s)。

专项检测仪器

稳定同位素比质谱仪(δ13C测量范围-50‰至+50‰);显微成像系统(最大放大倍数1000×);近红外光谱分析仪(波长范围780-2500nm);酶标仪(吸光度范围0-4.0OD)。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上一篇:荔枝蜜检测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