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用塑料容器类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4-18  

食品用塑料容器类检测是保障食品安全与合规性的重要环节。本文系统阐述物理性能测试、化学物质迁移分析、微生物指标验证及标签标识合规性四大核心模块的检测要点。重点解析高锰酸钾消耗量、重金属溶出量、密封性测试等关键技术参数的执行标准与风险评估方法。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食品用塑料容器检测体系包含四大核心模块:物理性能测试验证容器的机械强度与使用安全性;化学物质迁移分析评估材料中有害成分的析出风险;微生物指标检测确认产品卫生质量;标签标识审查保障产品信息合规性。 物理性能测试涵盖密封完整性试验(水压法/气压法)、耐温性测试(-40℃至121℃循环)、抗冲击试验(落球冲击/跌落试验)及堆码强度验证(1.5倍额定载荷)。其中热变形温度测试需依据GB/T 1633标准执行梯度升温程序。 化学物质迁移分析包括重金属(铅、镉、汞)溶出量测定(ICP-MS法)、塑化剂(DEHP/DINP)迁移量检测(GC-MS法)、单体残留(双酚A/苯乙烯)分析(HPLC法)及高锰酸钾消耗量测试(UV-Vis分光光度法)。特殊功能容器需增加荧光增白剂筛查(荧光分光光度法)和抗氧化剂迁移量测定。 微生物指标检测依据GB 14934标准执行菌落总数测定(平板计数法)、大肠菌群检验(MPN法)及霉菌酵母菌培养试验(沙氏培养基法)。接触婴幼儿食品的容器需额外进行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筛查。

检测范围

本检测体系适用于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七类食品接触用塑料制品。具体包括:保鲜盒类(PP/PS材质)、饮料瓶类(PET材质)、即食餐具类(PLA生物基材料)、调味品包装瓶(HDPE材质)及复合膜制品(PET/AL/PP结构)。 特殊应用场景产品需扩展检测范围:微波炉适用容器增加电磁加热稳定性测试;冷冻食品包装需进行低温脆性试验(-40℃冲击测试);重复使用容器须完成200次循环耐久性验证;高温灌装制品需模拟95℃热灌装条件下的尺寸稳定性测试。 区域性法规差异要求重点关注:欧盟(EU) No 10/2011对特定迁移总量(SML)的限制要求;美国FDA 21 CFR对塑化剂类别的管控差异;中国GB 4806.7对双酚类物质的特殊规定。出口产品需完成REACH法规SVHC清单物质筛查。

检测方法

化学迁移试验严格遵循GB 31604.1模拟物接触原则:水性食品采用10%乙醇溶液(70℃/2h);酸性食品采用3%乙酸溶液(70℃/2h);含酒精食品采用50%乙醇溶液(20℃/10天);油脂类食品采用异辛烷介质(40℃/10天)。迁移实验后样品需经0.45μm滤膜过滤处理。 物理性能测试方法标准化程度高:密封性测试依据GB/T 15171实施水压保持试验(30kPa/5min);抗跌落试验按ASTM D5276执行1.2m高度六面三次跌落;耐温性测试参照ISO 22088进行-40℃至121℃温度循环20次。 特定物质检测采用先进分析技术:邻苯二甲酸酯类采用GC-MS/MS三重四级杆质谱法(检出限0.01mg/kg);双酚A及其衍生物使用UPLC-MS/MS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限0.005mg/kg);重金属总量测定执行微波消解-ICP-OES联用法(RSD<3%)。

检测仪器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