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463
四氧化三钴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04-19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四氧化三钴的检测体系包含三大核心模块:
化学成分分析:主含量(Co₃O₄纯度)、杂质元素(Fe、Ni、Cu等重金属残留)、氧含量测定
物理性能测试:粒径分布(D50/D90)、比表面积(BET法)、振实密度、微观形貌(SEM/TEM)
晶体结构表征:晶型完整性(α/β相比例)、晶格常数计算、结晶度评价
功能特性验证:电化学性能(锂离子脱嵌效率)、催化活性(CO氧化效率)、磁学参数(饱和磁化强度)
检测范围
本检测方案适用于以下应用场景的四氧化三钴质量控制:
应用领域 | 关键指标 |
---|---|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 | 粒径均一性(CV值≤15%)、钠离子残留量(≤50ppm) |
工业催化剂载体 | 比表面积(20-150m²/g)、孔容分布(0.1-10μm) |
磁性材料制备原料 | 晶型纯度(α相≥98%)、磁滞回线特征值 |
电子陶瓷添加剂 | 重金属杂质总量(≤200ppm)、灼烧减量(≤0.5%) |
检测方法
X射线衍射法(GB/T 23413-2009)
采用θ-2θ扫描模式获取衍射图谱,通过Rietveld精修计算晶胞参数与相含量。测试条件需控制Cu Kα辐射(λ=1.5406Å),扫描步长0.02°,扫描速率4°/min。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HJ 776-2015)
样品经氢氟酸-硝酸微波消解后,采用标准加入法进行定量分析。需设置等离子体功率1150W,雾化气流量0.70L/min,观测高度12mm。
激光粒度分析法(ISO 13320:2020)
采用湿法分散模式测量粒径分布,控制遮光率在8-12%范围。选用0.1%六偏磷酸钠作为分散剂,超声处理时间不超过300秒。
低温氮吸附法(GB/T 19587-2017)
通过BET方程计算比表面积,采用BJH模型解析孔径分布。测试前需在200℃真空脱气处理6小时至压力<10μmHg。
检测仪器
多晶X射线衍射仪(Rigaku SmartLab)
CBO交叉光路系统搭配HyPix-3000探测器,角度重现性±0.0001°
全谱直读ICP-OES(PerkinElmer Avio 500)
配备SCD固态检测器与双观测模式,波长范围165-782nm
动态光散射粒度仪(Malvern Mastersizer 3000)
测量范围0.01-3500μm,采用Mie理论进行光学模型修正
物理吸附分析仪(Micromeritics ASAP 2460)
具备4个独立P₀管与6个分析站,可同时进行多点BET测试
场发射扫描电镜(Hitachi SU5000)
分辨率1.0nm@15kV,配备BSE探测器与EDS能谱组件
注:所有仪器均需定期通过NIST标准物质进行校准验证,环境条件控制温度23±2℃、相对湿度45±10%。样品制备过程严格遵循ISO/IEC 17025实验室管理体系要求。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电子级硫酸检测
下一篇:阻氧剂成分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