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内毒素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4-21  

细菌内毒素检测是药品、医疗器械及生物制品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通过鲎试剂法(LAL)验证样品中内毒素活性是否符合药典标准。检测需严格遵循USP、EP或ChP规范流程,重点关注样品前处理、干扰因素排除及定量分析准确性。实验室需具备洁净环境控制与标准化操作体系以确保结果可靠性。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细菌内毒素检测主要针对以下三类对象:

注射类药品:包括大输液制剂(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冻干粉针剂(抗生素类)、疫苗制剂(病毒灭活疫苗)等需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的药品

生物制品:涵盖血液制品(人血白蛋白)、基因重组药物(胰岛素类似物)、细胞治疗产品(CAR-T细胞悬液)等生物来源制品

医疗器械:涉及植入物(心脏支架)、体外循环设备(血液透析器)、手术器械包(灭菌验证)等直接/间接接触血液的医疗器材

检测范围

本检测适用于以下应用场景:

制药企业:原料药进厂检验、中间体过程控制、成品放行前质量验证的三阶段质控体系

医疗单位:手术室器械灭菌效果监测、透析液配制过程监控、静脉配置中心环境评估等临床质控环节

科研机构:新型纳米载药系统生物相容性研究、人工器官材料安全性评价等前沿技术开发验证

监管机构:飞行检查中的现场抽样复核、注册申报资料的技术审评等政府监管活动

检测方法

现行主流方法依据鲎试剂反应原理分为两类体系:

凝胶法(Gel-Clot)

采用系列稀释法确定最大有效稀释倍数(MVD)

鲎试剂与样品在37±1℃水浴中孵育60±2分钟

通过倒置试管观察凝胶形成状态判定结果

灵敏度范围0.03-1.0 EU/mL(USP标准系列)

光度测定法(Photometric)

动态浊度法:监测反应混合液在660nm波长处的吸光度变化速率

显色基质法:测定405nm处对硝基苯胺(pNA)显色产物的吸光值变化

需建立标准曲线进行定量分析(R²≥0.980)

可检测范围扩展至0.001-50 EU/mL

方法验证要求

标准品效价确认:使用USP参考标准品EC系列进行标定

干扰试验验证:通过添加标准内毒素回收率测试(50-200%)确认基质效应消除效果

平行样测试:每组实验设置≥2个平行反应管控制操作误差

检测仪器

完整检测体系需配置以下设备组合:

仪器类别技术参数要求功能说明
恒温孵育系统
时间控制±5秒/小时

(水浴槽/干式恒温器)
光度分析模块
吸光度分辨率0.001Abs

(分光光度计/酶标仪)
样品处理设备
温度均匀性±1℃

(离心机/干热灭菌柜)
数据管理系统
审计追踪功能完备

(专用分析软件)

关键校准要求:

温度测量设备每年进行NIST溯源校准并出具报告单(编号追踪)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上一篇:高密碳罐检测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