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208
荧光渗透液成分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04-22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荧光渗透液成分检测体系包含五大核心项目:
荧光染料定量分析:测定主荧光体(如芘衍生物)及辅助染料的浓度配比
溶剂体系组成鉴定:解析基础溶剂(石油馏分/合成酯类)与共溶剂的协同效应
表面活性剂效能验证:评估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润湿指数与临界胶束浓度
稳定剂时效性测试:监测抗氧化剂与紫外线吸收剂的衰减特性
杂质残留控制:检测重金属离子(Pb/Cd/Cr6+)及挥发性有机物(VOCs)含量
检测范围
应用领域 | 检测重点 | 标准要求 |
---|---|---|
工业无损检测 | Ⅰ/Ⅱ型渗透液的可水洗性验证 | ASTM E1417 Class 1 |
航空航天 | 高温稳定性(-54℃~175℃)测试 | AMS 2644C |
汽车制造 | 硫/氯元素含量控制(≤50ppm) | ISO 3452-3 |
电子元件 | 介电常数(ε<3.5)与腐蚀性评估 | MIL-STD-883H |
特种材料 | 钛合金/镍基合金兼容性试验 | NADCAP AC7114 |
检测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采用C18反相色谱柱(4.6×250m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体系(55:45→85:15),流速1.0mL/min,柱温30℃,DAD检测器波长设定365nm/420nm双通道监测。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DB-5MS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程序升温50℃(2min)→10℃/min→280℃(10min),EI离子源70eV,全扫描模式m/z 40-500。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ATR附件采集4000-400cm-1光谱区间,分辨率4cm-1,32次扫描累加,通过特征峰(1720cm-1C=O伸缩振动)进行官能团识别。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配制0.01g/L正己烷溶液,使用10mm石英比色皿在200-800nm波长范围扫描,计算主吸收峰(365±5nm)摩尔消光系数ε≥1.5×104 L·mol-1·cm-1
离子色谱法(IC)
AS11-HC阴离子交换柱配合KOH梯度淋洗(1→60mM),抑制型电导检测器测定F-/Cl-/SO42-
检测仪器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
二元梯度泵系统配备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可同步进行多波长定量分析及光谱纯度验证。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
三重四极杆质谱系统具备NIST数据库自动检索功能,可完成复杂溶剂体系的组分解析。
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
配备液体池/ATR多模式采样附件及温控模块的智能型光谱系统。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
四级杆质量分析器配合动态反应池技术(DRC),实现ppb级重金属元素精准测定。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双光束光学系统配备恒温样品室及积分球附件,满足ASTM E1652透射/反射双模式测试需求。
旋转粘度计(Rheometer)
Cone-Plate测量系统支持0.1~10000mPa·s动态粘度测试及触变性分析。
低温稳定性试验箱
-70℃~+200℃宽温域程控系统配备数据记录模块的循环测试装置。
接触角测量仪
Sessile drop法自动分析系统可计算表面张力及润湿动力学参数。
激光粒度分析仪(LPSA)
动态光散射技术结合Mie理论模型实现0.3nm~10μm粒径分布测定。
荧光分光光度计(FS)
xenon灯源配合双单色器系统实现激发/发射三维光谱扫描。
TGA-DSC同步热分析仪
-150℃~1600℃温度范围内同步测定热失重与相变焓值。
AWS智能工作站系统
集成LIMS数据管理平台与21 CFR Part11合规性审计模块的自动化操作系统。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航空复合材料检测
下一篇:竹木纤维板成分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