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类屏蔽双绞线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4-22  

六类屏蔽双绞线作为高性能网络布线系统的核心组件,其质量直接影响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专业检测需涵盖结构参数验证、电气性能测试及屏蔽效能评估三大核心模块,重点关注导体直径偏差、绝缘层均匀度、衰减特性、近端串扰(NEXT)、屏蔽层连续性等关键指标的合规性验证。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六类屏蔽双绞线系统化检测包含四大核心模块:

结构参数验证:导体直径公差(±0.002mm)、绝缘层厚度均匀性(≥0.15mm)、绞合节距精度(≤14mm)、铝箔/编织屏蔽覆盖率(≥95%)、外护套厚度(≥0.5mm)

传输性能测试:0-250MHz频段内衰减值(≤21.7dB/100m@250MHz)、近端串扰余量(≥3.1dB)、特性阻抗波动(100±15Ω)、传播延迟偏差(≤548ns/100m)、回波损耗(≥10dB)

屏蔽效能评估:30-300MHz转移阻抗(≤100mΩ/m)、1-6GHz屏蔽衰减(≥70dB)、表面转移导纳(≤250μS/m)、接地连续性(≤25mΩ)

机械与环境试验:弯曲半径耐受性(4倍线径循环测试)、拉伸强度(≥50N)、抗压强度(≥100N/cm²)、温度循环(-20℃~+75℃×10次)、湿热老化(40℃/93%RH×168h)

检测范围

专业检测覆盖全生命周期质量管控:

原材料检验:无氧铜导体纯度(≥99.97%)、聚乙烯介质材料介电常数(2.25±0.05@1MHz)、铝箔厚度(12±2μm)、镀锡铜编织层密度(≥85%)

成品电缆测试:包括但不限于ANSI/TIA-568-C.2 Class E级、ISO/IEC 11801 Ed2.0 Cat6A标准要求的36项基础参数及15项扩展性能指标

安装后验收测试:信道衰减串扰比ACR-F(≥3dB)、外部串扰PSANEXT(≥57dB)、功率总和PSAACRF(≥60.5dB)等现场验收指标

特殊场景验证:PoE++供电工况下温升测试(ΔT≤15℃@60W)、电磁兼容环境中的误码率(BER≤10⁻¹²)及工业场景抗化学腐蚀试验(pH3-11溶液浸泡72h)

检测方法

采用标准化测量程序与创新技术结合:

结构分析:依据IEC 61156-5:2009进行横截面切片处理,使用500倍金相显微镜测量层间尺寸偏差;激光测微仪实时监测绞合节距动态变化

电气特性测试:基于TDR原理的时域反射法测量阻抗连续性;矢量网络分析仪执行S参数全频段扫描;六端口电桥法测定直流电阻不平衡度

屏蔽效能测定:三同轴法测量30-1000MHz转移阻抗;GTEM小室法评估1-6GHz平面波屏蔽效果;注入探头法验证非对称干扰抑制能力

机械试验方法:恒温恒湿箱内进行500次弯曲循环试验;伺服控制拉力机执行0-200N渐变加载;振动台模拟ISTA-3E运输环境谱测试

环境模拟试验:依据IEC 60332-1-2进行垂直燃烧试验;盐雾箱执行96h中性盐雾腐蚀紫外老化箱模拟10年户外辐照量累积效应

检测仪器

配备国际认证的精密测量系统:

基础测量设备:Keysight N5227B PNA网络分析仪(10MHz-67GHz)、Fluke DSX-8000 CableAnalyzer™线缆认证仪、Olympus DSX1000数码显微镜系统

专用测试系统:EMC Partner SAC-3三同轴屏蔽效能测试台、Schwarzbeck UHAL 9106线注入装置、BICSI认可的光纤同轴二合一认证平台

所有检测流程严格遵循ISO/IEC 17025体系要求,测量不确定度评估覆盖温度补偿因子(±0.05%/℃)、夹具去嵌入误差(≤0.3dB)及仪器非线性失真(≤0.1%)等关键影响量。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