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芯成分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4-23  

电芯成分检测是锂离子电池质量控制的核心环节,涵盖电极材料、电解液及关键辅料的定性与定量分析。专业检测需依据IEC62660、GB/T30835等标准规范执行,重点关注活性物质纯度、金属杂质含量、粘结剂分布均匀性等关键指标。通过系统化的测试方案可有效评估电芯化学稳定性与安全性能。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正极材料分析:镍钴锰三元材料(NCM/NCA)的摩尔比测定;磷酸铁锂(LFP)晶型结构验证;钴酸锂(LCO)杂质元素筛查

负极材料分析:石墨化度测试;硅碳复合材料中硅含量测定;金属锂沉积物定量分析

电解液成分解析:六氟磷酸锂(LiPF6)纯度验证;碳酸酯类溶剂配比测定;添加剂(VC/FEC/PS)浓度标定

隔膜特性检验:聚烯烃基材结晶度测试;陶瓷涂层成分鉴定;孔隙率与透气度关联分析

关键杂质控制:过渡金属溶出量(Fe/Cu/Zn)监测;水分含量(H2O)精准测定;游离酸(HF)残留量控制

热稳定性评估: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试相变温度;热重分析(TGA)表征分解过程

检测范围

锂离子电池体系:涵盖动力电池(EV)、储能系统(ESS)、3C消费电子等应用场景

正极材料类型:包括层状氧化物(NCM/NCA)、橄榄石结构(LFP)、尖晶石型(LMO)等主流体系

负极体系扩展:传统石墨负极、硅基复合材料、钛酸锂(LTO)及预锂化技术产物

新型电解质体系:固态电解质(硫化物/氧化物/PEO基)、离子液体电解质、高浓度电解液(HCE)

特殊应用场景:宽温域电池(-40℃~80℃)、高电压体系(≥4.5V)、快充型电芯设计验证

失效分析领域:循环衰减机理研究、析锂现象诊断、热失控诱因溯源等深度解析需求

检测方法

X射线衍射法(XRD):依据JIS K 0131标准进行晶体结构解析,识别材料相变及杂质相生成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按照GB/T 23367实施多元素同步定量分析,检出限达ppb级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参照ASTM D7796完成电解液溶剂组分分离与定性定量分析

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联用(SEM-EDS):基于ISO 16700标准开展微观形貌观测与元素面分布表征

热分析联用技术(DSC-TGA):采用ISO 11358方法研究材料热分解动力学特性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依据ASTM E1252标准鉴别有机官能团及聚合物结构变化

库仑滴定法:执行GB/T 24533标准精确测定锂离子脱嵌量及材料克容量

激光粒度分析法:参照ISO 13320实现粉末材料粒径分布统计与团聚程度评估

检测仪器

X射线衍射仪(Rigaku SmartLab):配备高温附件模块,可进行原位相变过程监测

全谱直读ICP光谱仪(PerkinElmer Avio 500):具备轴向观测系统与三重接口设计

场发射扫描电镜(Hitachi SU5000):搭载牛津X-MaxN80能谱探头及EBSD系统组件

同步热分析仪(NETZSCH STA449F5):集成质谱联用接口与真空密闭样品池系统

高精度水分测定仪(Mettler Toledo C30S):采用卡尔费休库仑法原理,分辨率0.1μg H2O

手套箱集成测试系统(MBraun LabMaster):整合电化学工作站与质谱联用接口的水氧值<0.1ppm

激光粒度分析仪(Malvern Mastersizer3000):配备干湿法双模分散系统及超声预处理模块

核磁共振波谱仪(Bruker AVANCE III HD) :配置低温探头用于电解液中Li+溶剂化结构解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上一篇:异丁醛检测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