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敷凝胶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4-25  

冷敷凝胶检测是确保产品安全性与有效性的关键环节,涵盖理化性质、微生物指标及毒理学评估等多维度分析。专业检测需依据《中国药典》、ISO标准及行业规范,重点管控成分含量、重金属残留、致敏物质及稳定性参数。通过科学方法验证产品性能指标与临床适用性,为质量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冷敷凝胶的核心检测体系包含四大类共28项指标:

理化性质:pH值(5.5-7.5)、粘度(500-5000 mPa·s)、透光率(≥90%)、电导率(≤100 μS/cm)、相变温度(-5℃至10℃)

成分分析:卡波姆含量(0.5%-2.0%)、甘油纯度(≥99.5%)、薄荷醇残留(≤0.1%)、防腐剂总量(≤0.3%)

微生物指标:需氧菌总数(≤100 CFU/g)、霉菌酵母菌(≤10 CFU/g)、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不得检出)

毒理学评估:细胞毒性(MTT法存活率≥80%)、皮肤刺激性(Draize评分≤1.0)、致敏性(豚鼠试验阴性)

检测范围

本检测体系适用于以下三类冷敷凝胶产品:

医疗用凝胶:包含术后降温型(接触时间>6h)、物理退热型(透皮吸收率≤5%)

运动康复凝胶:涵盖急性损伤处理型(冰点≤-3℃)、慢性劳损护理型(持续释冷>2h)

美容护肤凝胶:包括晒后修复型(SPF衰减补偿值≥30%)、微创术后镇静型(无菌级)

特殊基质产品需增加专项测试:含相变微球型需进行粒径分布分析(D50=10-50μm),纳米载药型需完成Zeta电位测定(-30mV至-10mV)。

检测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采用C18色谱柱(4.6×250m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系统,测定卡波姆交联度及降解产物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检出限达0.01μg/kg,可同步分析铅、镉、汞等8种重金属元素

流变特性测试:使用锥板流变仪在剪切速率0.1-100s⁻¹范围内测定触变指数(≥1.5)

加速稳定性试验:40℃/75%RH条件下持续观察90天,pH波动值应≤0.3单位

体外透皮试验:Franz扩散池法测定薄荷脑24h累积渗透量(≤50μg/cm²)

检测仪器

热分析系统: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相变焓值(≥150J/g),热重分析仪(TGA)监控失重曲线拐点温度>80℃

微生物检测平台:全自动菌落计数仪实现0.1mm²级菌斑识别,PCR仪完成致病菌16S rRNA基因扩增检测

三维皮肤模型测试系统:EpiSkin模型评估细胞因子IL-1α释放量(≤20pg/mL)

激光粒度分析仪:Mie散射原理测定悬浮粒子D90值(≤100μm),保障凝胶均一性

红外光谱仪:ATR附件采集4000-400cm⁻¹特征吸收峰,鉴别高分子材料结晶度变化率(ΔXc≤5%)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