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级防火门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4-27  

甲级防火门作为建筑防火分隔系统的核心组件,其性能直接关系人员疏散与火灾控制效果。专业检测需依据GB12955-2008《防火门》标准体系实施,重点验证耐火完整性、隔热性及结构稳定性三大指标。本文系统阐述材料厚度测量、填充物密度分析、五金件耐高温测试等12项关键检测流程,为工程验收提供技术依据。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甲级防火门法定检测涵盖六大核心模块:

耐火性能验证:依据GB/T 9978.1-2008标准实施持续90分钟耐火试验,监测背火面温升曲线及火焰穿透情况

材质厚度测量:采用非破坏性测厚仪对门框钢板(≥1.2mm)、门扇面板(≥0.8mm)进行网格化布点测量

填充材料检验:通过钻孔取样分析珍珠岩/硅酸铝纤维的容重(≥280kg/m³)与分布均匀度

密封系统评估:检测膨胀密封条在300℃环境下的线性膨胀率(≥150%)及残余变形量

五金配件测试:防火铰链承载能力≥800N·m,闭门器重复启闭次数≥10万次无失效

外观质量审查:表面平整度偏差≤2mm/m²,涂层附着力达到GB/T 9286划格法1级标准

检测范围

现行规范明确以下四类对象必须实施强制检测:

产品型式认证:新研发防火门型号投产前的全项性能验证

工程进场验收:建筑工程中批量安装前的见证取样检测(每500樘抽检3樘)

在用设备年检:已投入使用的防火门年度维护检测(重点检查密封条老化及闭门器衰减)

事故后评估:火灾事故中受损防火门的残余性能鉴定与修复可行性分析

检测方法

标准化检测流程包含以下技术环节:

耐火试验法

在ISO834标准升温曲线下进行垂直炉试验,使用K型热电偶监测试件背火面9个测温点数据变化。当平均温升超过140℃或单点温升达180℃时判定失效。

超声波测厚法

采用0.5MHz探头以耦合剂接触式测量金属构件厚度,每个测量面设置5×5网格点阵消除材料厚度偏差。

热重分析法

使用STA449F3同步热分析仪对填充材料进行20-1000℃程序升温测试,计算600℃时质量损失率(≤15%)。

气密性试验法

在30Pa负压差条件下测量单位面积漏风量(≤1.5m³/(m²·h)),采用压差传感器配合风速仪进行多点同步采集。

力学性能测试法

通过WDW-300电子万能试验机对闭门器施加循环载荷(频率0.5Hz),记录10万次循环后的扭矩衰减率。

检测仪器

设备名称技术参数功能说明
垂直耐火试验炉

控温精度±5℃
模拟真实火灾环境下的耐火极限测试系统
三维激光扫描仪

重复精度±0.02mm
构建防火门三维模型分析结构变形量
红外热像仪

测温范围-20~1500℃
非接触式监测试件表面温度场分布
金相显微镜

景深补偿系统
观察金属构件高温后的微观组织变化
烟气分析系统

采样流量1L/min±2%
量化评估燃烧产物的毒性指标参数

注:所有仪器设备均通过CNAS校准认证并在有效期内使用;现场检测时需记录环境温度(15-35℃)、相对湿度(≤80%)等基础参数。

关键性能阈值表

耐火完整性保持时间 ≥90min(实测值需≥93min)

背火面辐射热通量 ≤15kW/m²

门扇对角线变形量 ≤3‰L(L为对角线长度)

闭锁机构操作力 ≤50N

标准化检测流程示意图

样品接收登记 →

外观尺寸初检 →

非破坏性测试 →

耐火性能试验 →

破坏性分析 →

数据综合评估 →

报告签发归档

主要引用标准: GB/T 7633-2008《门和卷帘的耐火试验方法》 GB/T 5824-2008《建筑门窗洞口尺寸系列》 GB/T 5907-1986《消防基本术语》 公安部第314号文《消防产品现场检查判定规则》

注意事项: 1.试样应在23±2℃环境中平衡处理48小时 2.耐火试验后需自然冷却至常温再行测量 3.同一生产批次的抽检样品应覆盖所有规格型号 4.检验报告有效期不超过36个月

资质要求: 检验机构应具备CMA认证的防火建筑材料类检测资质 主检人员须持有注册消防工程师执业资格 试验场地需满足GB/T 9978对耐火试验炉的安装要求 测量设备校准证书应覆盖现行有效版本的标准要求

核心结论: 甲级防火门的合规性判定需综合各项指标的系统验证 材料厚度与填充密度的离散系数应控制在5%以内 耐火试验中的热通量突变是判定失效的关键节点 五金配件的耐久性直接影响防火门的全生命周期性能 定期维护检测可降低30%以上的功能性失效风险

报告要件: 1.试样原始状态影像记录 2.各阶段实时数据采集曲线 3.破坏性检验部位的显微图像 4.仪器设备校准状态标识 5.环境参数连续监测记录 6.异常数据复核确认单 7.主检/审核人员电子签章 8.CMA资质标识与骑缝章

质控措施: ①实行三级审核制度(操作员→技术主管→授权签字人) ②每季度开展实验室间比对测试 ③建立试样唯一性编码追溯系统 ④关键工序设置双人复核机制 ⑤原始数据修改需留存修改痕迹 ⑥定期更新标准查新数据库 ⑦实施盲样考核与能力验证计划 ⑧配备独立的质量监督员岗位

应急处理: 当出现以下情形时应立即中止试验并启动复检程序: -试样安装偏差超过允许值±3mm -炉膛温度偏离标准曲线超过10% -数据采集系统连续丢失5组以上数据 -突发停电导致试验中断超过30秒 -安全保护装置异常触发 复检需重新取样并完成全部检验流程

仪器维保: 每日使用前执行零点校准与灵敏度验证 每月进行机械部件润滑保养与电气安全检查 每季度更换传感器耗材并更新软件系统 每年委托计量机构实施强制检定 建立设备故障代码库实现快速诊断 关键部件实行冗余备份管理策略 累计运行2000小时后执行预防性大修

数据处理原则: ①原始数据修约按GB/T8170执行 ②异常值剔除采用Grubbs检验法(α=0.05) ③不确定度评定包含B类分量修正项 ④趋势分析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曲线 ⑤对比试验数据需进行t检验验证显著性差异 ⑥最终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⑦建立历史数据库实现纵向比对分析

安全规程: -耐火试验期间严禁开启炉体观察孔盖板 -高温试样转移需使用专用夹具与隔热装置 -电气设备接地电阻值≤4Ω并定期测试 -实验区域设置CO浓度报警装置(阈值30ppm) -操作人员必须穿戴阻燃防护服与护目镜 -紧急停机按钮每月进行功能有效性验证 -建立危险源清单并实施分级管控措施

人员培训: 基础课程:防火门构造原理与标准体系解读(16学时) 进阶课程:耐火试验操作规范与风险防控(24学时) 专题培训:缺陷样品识别与失效模式分析(12学时) 年度考核:理论笔试+实操测评+应急演练三部分构成 继续教育:每两年完成40学时专业技术培训课程 授权管理:实行岗位能力矩阵与动态授权机制 技能竞赛:定期举办标准化操作比武活动提升技能水平

档案管理: -原始记录保存期限≥10年(电子档案双重备份) -检验报告正本存档采用防磁防潮专用柜存放 -视频监控数据保留周期≥90天 -设备使用日志实行电子化追踪管理 -客户投诉处理记录单独建档保存 -标准变更文件及时更新替换 -档案借阅执行分级审批制度 -过期档案销毁需经技术负责人批准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上一篇:理线器检测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