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光膏成分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4-27  

抛光膏成分检测是评估其性能与安全性的关键环节,主要针对磨料类型、润滑剂含量、酸碱度及有害物质等核心指标进行定量分析。通过标准化方法验证产品是否符合工业应用规范及环保法规要求,重点涵盖重金属迁移量测定、有机物挥发度测试及微观结构表征等技术要点。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抛光膏成分检测体系包含基础物性参数与功能性指标两大维度。基础物性检测涵盖表观密度(ASTM D1895)、锥入度(GB/T 269)、pH值(ISO 4316)等物理化学特性测定;功能性指标聚焦磨料粒径分布(ISO 13320)、莫氏硬度(ASTM E384)、金属氧化物含量(GB/T 5121.27)等核心参数。

安全性能检测依据欧盟REACH法规及RoHS指令要求执行六价铬(EPA 3060A)、多环芳烃(ISO 18287)、卤素化合物(IEC 61249-2-21)等有害物质筛查。针对特殊应用场景需增加导热系数(ASTM D5470)、摩擦系数(ASTM D2714)等专项测试。

检测范围

本检测方案适用于金属加工用金刚石抛光膏(JIS R 6001)、光学玻璃用氧化铈抛光膏(ISO 8486-1)、半导体用胶体二氧化硅抛光膏(SEMI C35)等三大类主流产品体系。

具体涵盖铝基/铜基/不锈钢基金属抛光体系(GB/T 6890)、树脂基/蜡基载体系统(ASTM D3236)、水溶性/油性介质体系(ISO 21348)等不同配方类型。特殊形态产品如固态棒状抛光膏(DIN 51385)与液态喷雾抛光剂(EPA Method 24)需采用差异化取样方法。

检测方法

元素分析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EPA 6020B)测定重金属总量,配合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 ISO 3497)进行表面元素分布测绘。有机物鉴定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 EPA 8270E),结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ASTM E1252)解析官能团结构。

微观形貌表征依托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ISO 16700)与原子力显微镜(AFM, ISO 11039)实现磨料表面拓扑分析。热稳定性测试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ASTM E793)与热重分析(TGA, ASTM E1131)联用方案。

检测仪器

元素分析系统配置Thermo Fisher iCAP RQ ICP-MS与Bruker S8 TIGER XRF联用工作站,检出限达ppb级。分子结构解析使用Agilent 8890-5977B GC/MS系统配合PerkinElmer Frontier FT-IR光谱仪。

微观表征平台包含FEI Nova NanoSEM 450场发射电镜与Bruker Dimension Icon原子力显微镜。热分析模块由TA Instruments Q2000 DSC与TGA5500构成恒温精度±0.1℃的联测系统。

辅助设备包含Malvern Mastersizer 3000激光粒度仪(ISO 13320)、CNS Farnell摩擦磨损试验机(ASTM G99)及Metrohm 902 Titrando自动电位滴定仪(DIN 38406),共同构建完整物性测试矩阵。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上一篇:浙江ISO检测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