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合板热释放率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4-27  

胶合板热释放率检测是评估材料火灾安全性能的核心环节,通过量化燃烧过程中热量释放动态特征为建筑防火设计提供关键数据支撑。检测过程需严格遵循ISO5660、ASTME1354等国际标准,重点关注峰值热释放速率、总放热量及质量损失速率等核心参数。专业实验室应配备锥形量热仪系统并建立标准化测试环境。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1.1 热释放速率峰值(pHRR)

记录单位面积材料在燃烧过程中达到的最大瞬时放热强度,该参数直接反映材料燃烧剧烈程度。测试需在标准辐射功率(通常50kW/m²)下持续监测直至样品完全碳化。

1.2 总释放热量(THR)

测定单位质量样品从引燃到完全熄灭过程中释放的累积热量总值,该指标用于评估材料整体火灾荷载贡献度。计算时需整合时间-热释放速率曲线下的总面积。

1.3 质量损失速率(MLR)

同步记录燃烧过程中的实时质量变化数据,建立质量损失与热量释放的关联模型。该参数对分析材料热解动力学特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1.4 点燃时间(TTI)

测定标准辐射条件下样品表面出现持续火焰的时间节点,该指标反映材料的抗引燃能力。测试需严格控制环境氧浓度(20.9±0.2%)与气流速度(0.5m/s)。

检测范围

2.1 材料构成维度

覆盖单板层积材(LVL)、定向刨花板(OSB)、普通多层胶合板等不同结构类型;包含酚醛树脂、脲醛树脂、三聚氰胺改性树脂等各类胶粘剂体系;涉及桦木、杨木、松木等常见基材树种。

2.2 物理参数维度

测试样品厚度范围涵盖6-40mm常规规格;密度梯度设定为400-800kg/m³;含水率控制区间为8-12%(依据GB/T 17657标准预处理)。特殊处理板材需单独标注表面涂层类型及处理工艺。

2.3 应用场景维度

包括建筑承重构件用结构胶合板、室内装饰用防火板材、船舶舱室用阻燃型复合板等不同终端应用领域。特殊环境用板材需增加湿热老化预处理环节。

检测方法

3.1 锥形量热仪法

依据ISO 5660-1标准建立测试体系:将100×100mm试样水平置于25kW/m²辐射锥下,通过氧消耗原理计算热释放参数。关键控制点包括:排气流量(0.024m³/s±5%)、火花点火器能量(15kV持续电弧)、热电偶布置间距(10mm网格)。

3.2 氧消耗分析法

基于ASTM E1354标准构建密闭燃烧室:采用顺磁氧分析仪实时监测排气氧浓度变化,结合CO/CO₂气体分析数据修正计算结果。系统需定期进行甲烷标定(转换因子13.1MJ/kg)。

3.3 辐射板试验法

执行ASTM E162标准程序:将150×460mm试样以30°倾角暴露于辐射面板下,通过铜盘热量计测量表面火焰传播速率。该方法特别适用于评估板材的火焰蔓延指数(Is)。

检测仪器

4.1 锥形量热仪系统

核心组件包含:650W电动辐射锥(控温精度±2℃)、激光烟尘测量模块(0-10mg/m³量程)、高精度电子天平(0.001g分辨率)。辅助系统需集成气体预处理单元(除湿、除尘效率>99%)。

4.2 气体分析模块

配置顺磁氧分析仪(响应时间<500ms)、非分散红外CO/CO₂分析仪(量程0-10%)、化学发光NOx分析仪。气体采样系统需维持190℃恒温管线防止冷凝。

4.3 数据采集系统

采用16位高精度数据采集卡(采样频率≥5Hz),配套专业燃烧分析软件实现实时数据处理。系统应具备热释放率计算模块、质量损失补偿算法及不确定度分析功能。

4.4 环境控制装置

包括可编程通风系统(风速控制精度±0.05m/s)、恒温恒湿预处理箱(温度波动±1℃,湿度±3%RH)、辐射功率校准装置(黑体炉温度范围200-1000℃)。实验室背景噪声需控制在35dB以下。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