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9
激光雷达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04-28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激光雷达的核心性能评估包含六大类检测项目:基础光学参数测试涵盖波长稳定性(±5nm容差)、发散角精度(≤0.1mrad误差)及光斑均匀性(>90%达标率);测距性能测试包括最大量程验证(200m标准工况)、距离分辨率(1cm级精度)与重复性误差(σ≤3mm);角度特性测试需完成水平/垂直视场角标定(±0.1°偏差)、角分辨率(0.05°步进)及扫描同步性(<10μs延迟);环境适应性测试涉及温度循环(-40℃~85℃)、湿度耐受(95%RH@40℃)、振动冲击(5-2000Hz/15g)及IP防护等级验证;目标识别能力测试包含多目标分离度(最小0.5m间距)、反射率差异响应(10%-90%反射率梯度)与运动轨迹追踪精度(速度误差<0.1m/s);最后进行EMC电磁兼容性测试(辐射发射/抗扰度符合EN 61000标准)。
检测范围
激光雷达检测覆盖全产业链应用场景:车载领域重点验证ADAS系统要求的120m@10%反射率探测能力与雨雾穿透性能(衰减系数≤0.05dB/km);测绘级设备需通过点云密度一致性测试(500pts/m²偏差<5%)与多回波识别率(>98%);工业机器人导航雷达强制要求毫米级定位精度(XYZ轴±2mm)及抗环境光干扰能力(100klux白光抑制);智慧交通监控设备须满足ISO 26262功能安全认证与多目标跟踪容量(≥128个动态目标);无人机载设备专项检测包含低空湍流扰动补偿能力与倾斜角测量精度(俯仰/横滚角±0.3°);特殊领域如矿山机械用雷达增加粉尘穿透测试(PM10浓度500μg/m³工况)与抗冲击认证(IK10等级)。
检测方法
标准化检测采用三级验证体系:实验室基准测试使用光学平台法搭建25m基线长度光路系统,通过六自由度调整台实现±0.01mm级位移控制;动态性能测试在直径50m的暗室环境中配置高速运动导轨(最大加速度5g),结合标准反射板阵列进行轨迹追踪实验;环境模拟测试依托气候箱实现温变速率15℃/min的快速循环冲击试验;点云质量评估采用NIST标准靶标板进行空间配准误差计算(ICP算法拟合残差<3cm);抗干扰能力测试通过可编程光源阵列模拟复杂光照条件(频闪频率0-100Hz可调),同步注入通信波段噪声信号;寿命试验采用加速老化方案(85℃/85%RH条件下持续工作2000小时),监测光功率衰减曲线与元件失效模式。
检测仪器
核心检测设备包含五大系统:高精度光学校准系统由干涉仪(λ=632.8nm)、功率计(0.1nW分辨率)及光谱分析仪(0.02nm带宽)组成;动态测试平台集成直线电机驱动系统(定位精度±0.05mm)、高速数据采集卡(1GS/s采样率)及多轴力反馈装置;环境模拟设备包括步入式温湿箱(容积8m³)、三综合振动台(最大推力20kN)及盐雾试验箱(喷雾量1-2ml/80cm²·h);光学计量装置配备标准反射靶组(朗伯体反射率5%-95%)、激光测距仪(量程500m/精度±1mm)及二维转台(角定位精度±1");数据分析系统配置点云处理工作站(GPU并行计算架构)、时频分析仪(26.5GHz带宽)及故障诊断平台(支持PHM预测算法)。辅助设备包含黑体辐射源(-30℃~150℃温控)、标准衰减片组(OD0-6可调)及光学暗室(背景噪声<-90dBm)。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无人车检测
下一篇:手机屏幕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