煲仔饭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4-29  

煲仔饭检测需依据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及餐饮行业规范实施系统性质量评估。核心检测项目涵盖原料成分分析、微生物指标控制、食品添加剂合规性及烹饪工艺参数验证四大维度。专业实验室通过标准化仪器对米饭熟化度、锅巴焦化值、食材新鲜度等23项关键指标进行定量分析,确保产品符合GB2716-2016《熟制谷物制品卫生标准》及GB2760-2014食品添加剂使用规范要求。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煲仔饭质量检测体系包含基础理化指标与专项特征指标两大类别。基础理化指标重点监测水分含量(标准值≤65%)、蛋白质含量(≥8g/100g)、脂肪含量(≤15g/100g)及总酸度(pH5.5-6.8)。专项特征指标涉及锅巴焦化度(色差值L*≥55)、米饭糊化度(碘蓝值0.2-0.4)、腊味制品亚硝酸盐残留(≤30mg/kg)等特殊参数。针对即食型产品需额外检测中心温度(≥75℃维持15秒)与复热均匀性(温差≤5℃)等热力分布指标。

检测范围

检测对象覆盖原料端至成品端全产业链环节:原料验收阶段重点监控籼米直链淀粉含量(22%-25%)、腊肠过氧化值(≤0.25g/100g)及蔬菜农残(有机磷类≤0.05mg/kg);加工过程监控煲体传热效率(热导率≥16W/m·K)、油水混合比(1:8-1:12)及焖制时长(8-12分钟);成品检验包含锅体密封性(压力损失率≤5%)、酱汁渗透深度(≥70%米层厚度)及食用安全期(菌落总数≤10⁵CFU/g)。特殊地域产品需核查地理标志原料使用比例(≥95%)。

检测方法

采用国家标准与行业规范相结合的复合检测方案:水分活度测定执行GB 5009.238-2016第一法(康卫氏扩散法),蛋白质含量依据GB 5009.5-2016凯氏定氮法。锅巴焦化度采用分光测色仪在D65光源下测定L*a*b*值体系,糊化度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吸热峰面积计算。微生物检测按GB 4789.2-2016实施三级采样方案,致病菌快速筛查采用实时荧光PCR技术。重金属残留物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进行ppb级痕量分析。

检测仪器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上一篇:包子店检测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