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牛肉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4-29  

酱牛肉作为传统肉制品,其质量安全涉及原料选择、加工工艺及储运环节的全流程控制。专业检测涵盖感官指标、理化参数、微生物限量和食品添加剂四大类目,重点监测亚硝酸盐残留量、致病菌污染及非法添加物等风险点。本文依据GB2726《熟肉制品卫生标准》及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系统解析关键检测技术规范。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酱牛肉质量评价体系包含6大核心模块:

感官指标:表面色泽均匀度(红褐色梯度判定)、切面纤维致密性、特有酱香气味浓度及咀嚼弹性分级

理化指标:水分含量(≤70%)、蛋白质(≥18g/100g)、脂肪(≤12g/100g)、亚硝酸盐(≤30mg/kg)

微生物限量:菌落总数(n=5,c=2,m=10⁴,M=10⁵)、大肠菌群(MPN/100g≤30)、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零检出

食品添加剂:防腐剂(山梨酸≤0.075g/kg)、色素(红曲红/诱惑红使用合规性)、磷酸盐类保水剂残留量

污染物监测:铅(≤0.2mg/kg)、镉(≤0.1mg/kg)、氯霉素/硝基呋喃代谢物等兽药残留

标签标识验证:净含量允差范围、生产日期喷码附着力测试、贮存条件声明的合规性

检测范围

质量控制覆盖全产业链节点:

原料验收阶段:冻品牛肉解僵损失率测定(≤6%)、注水肉导电率筛查(正常值<5ms/cm)

卤制工艺监控:中心温度实时记录(82℃±2℃维持30min)、老汤总酸度控制(pH5.8-6.2)

包装环节管控:真空度测试(-0.08~-0.1MPa)、热封强度测定(≥35N/15mm)

流通领域抽检:冷链运输温度波动记录分析(0-4℃区间占比≥95%)、胀袋率统计(<0.3%)

检测方法

依据国家标准建立三级检验程序:

感官分析:组建10人评审组进行盲样评分,采用九点标度法量化质地特性

水分测定:执行GB 5009.3直接干燥法,样品粉碎粒度控制为40目±5目

亚硝酸盐检测:按GB 5009.33盐酸萘乙二胺法显色,波长538nm处比色定量

检测仪器

实验室配置专业化设备矩阵:

质构分析仪:TPA模式测定咀嚼性参数(典型值25-35mJ)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上一篇:水苏糖检测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