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9
鱼类冷链产品核酸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05-07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鱼类冷链产品核酸检测体系包含四大核心指标模块: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ORF1ab/N基因片段筛查作为疫情防控重点监测项目;甲型肝炎病毒(HAV)RNA检测依据GB 10136-2015标准执行;诺如病毒(NoV)GI/GII型核酸检测参照SN/T 4784-2017规范;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m)核酸鉴定采用ISO 11290-1:2017方法学标准。
补充性检测项目涵盖:冷链环境样本中肺炎克雷伯菌(Kp)特异性基因khe鉴定;副溶血性弧菌(Vp)toxR基因检测;沙门氏菌(Salmonella)invA基因筛查。所有项目均设置内参基因(如RNase P)进行核酸提取质控,采用双重荧光探针系统实现靶标同步扩增监控。
检测范围
适用对象包括:-18℃以下储运的整鱼类制品(含冰衣重量≥20%);深冷处理的鱼糜制品(中心温度≤-35℃);速冻调理鱼类产品(IQF工艺);冷链中转环节的拭子样本(包括运输工具内壁、周转箱表面及操作台面)。
采样规范要求:整鱼样本取鳃部组织与体表黏液混合采样;分割制品按每批次抽取3个独立包装的肌肉组织;环境拭子采用25cm²规格化采样面积。样本运输须使用95kPa正压生物安全运输罐,维持2-8℃冷链不超过48小时。
检测方法
采用三重质控体系:①核酸提取阶段加入Process Control;②扩增体系内置Internal Control;③每批次设置Negative/Positive Control。具体流程:样本经蛋白酶K裂解后,使用磁珠法核酸提取试剂盒纯化RNA/DNA复合物。
扩增程序设定:预变性95℃ 30秒;45个循环的95℃ 5秒→60℃ 30秒(荧光采集);熔解曲线分析阶段以0.3℃/s速率从60℃升至95℃。阈值循环数(Ct值)判定标准:靶标通道≤40且熔解温度(Tm值)偏差±1.5℃内视为阳性。
检测仪器
核心设备配置:ABI 7500 Fast Dx实时荧光定量PCR系统(具备SDS 1.4分析模块);QIAcube全自动核酸提取工作站;BSC-1500IIA2生物安全柜(H14级过滤)。辅助设备包含:Thermo Forma 900系列超低温冰箱(-86℃±3℃温控精度);Eppendorf 5810R高速冷冻离心机(最大RCF 30,130×g)。
计量器具均通过CNAS校准认证:微量移液器执行JJG 646-2006检定规程;恒温金属浴符合JJF 1664-2017校准规范;生物安全柜风速传感器按JG 170-2018进行年度校准。数据管理系统配备LIMS实验室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检测数据自动抓取与审计追踪功能。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铝塑板防火等级检测
下一篇:印刷废气合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