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价格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5-08  

金属价格检测是工业生产和贸易流通中的关键环节,需通过科学方法对金属材料的成分、纯度及物理性能进行系统分析。本文重点阐述金属检测的核心项目、适用材料范围、标准化方法及精密仪器应用,确保数据符合国际规范要求,为质量控制和市场交易提供可靠依据。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金属价格检测体系包含三大核心指标:基础成分分析、物理性能测试及特殊属性验证。基础成分分析涵盖主元素含量测定(如铜材的Cu≥99.95%)、杂质元素总量控制(包括As、Sb、Bi等20余种微量元素)以及合金配比验证。物理性能测试涉及密度测量(误差≤0.01g/cm³)、硬度测试(洛氏/布氏/维氏三标对照)、导电率测定(IACS标准比对)及延展性试验(拉伸强度≥300MPa)。特殊属性验证包含耐腐蚀性盐雾试验≥500小时)、高温稳定性(热膨胀系数≤18×10⁻⁶/℃)及磁化率检测(非铁磁材料μ≤1.05)。

检测范围

检测对象覆盖8大类金属材料:1) 贵金属系(金锭、银条、铂族金属);2) 工业纯金属(电解铜、精炼铝、锌锭);3) 黑色金属(碳素钢、不锈钢坯);4) 合金材料(黄铜、白铜、硬质合金);5) 稀有金属(钨钼钽铌);6) 再生金属(废铜铝分选料);7) 粉末冶金制品;8) 镀层材料(镀锌板、真空镀膜)。其中贵金属检测需满足LBMA标准,工业金属执行ASTM B系列规范,再生材料符合ISRI分类准则。

检测方法

标准化检测流程采用三级验证体系:初筛阶段应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进行无损快速筛查(精度±0.3%),仲裁检验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实现ppb级痕量分析。金相分析法用于晶粒度评级(ASTM E112),扫描电镜-能谱联用(SEM-EDS)完成微区成分测绘。热分析采用DSC/TGA联用系统测定相变温度(误差±1.5℃),电化学工作站执行极化曲线测试评估耐蚀性。贵金属成色鉴定须通过火试金法(Cupellation)结合比重法双重验证。

检测仪器

核心设备配置包含:1) 全谱直读光谱仪(ARL 4460型,波长范围165-670nm);2) 显微硬度计(Wilson Tukon 2500,载荷范围10gf-3kgf);3) 四极杆质谱仪(Agilent 7900 ICP-MS,检出限≤0.1ppt);4) X射线衍射仪(Rigaku SmartLab,角度精度0.0001°);5) 万能材料试验机(Instron 5985,最大载荷250kN);6) 氦气比重仪(Quantachrome Ultrapyc 5000,分辨率0.0001g/cm³);7) 盐雾试验箱(Q-FOG CCT1100,温控±0.5℃);8) 金相制样系统(Struers Tegramin-30自动磨抛机)。所有设备均通过NIST可溯源校准,配备恒温恒湿实验室环境(23±1℃,RH50%±5%)。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