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浊液成分还原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5-16  

乳浊液成分还原检测是通过系统性分析手段对乳浊液体系中分散相、连续相及稳定剂等组分进行定性与定量解析的技术过程。核心检测内容包括粒径分布、界面特性、化学成分组成及稳定性参数等指标,需结合光谱学、色谱学及显微成像等跨学科方法实现精准表征。本文从检测项目、范围、方法及仪器四方面阐述标准化操作流程。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乳浊液成分还原检测涵盖以下核心项目:

分散相组成分析:包括油相类型(矿物油/植物油/合成酯类)、固相颗粒物(二氧化硅/金属氧化物)的化学结构鉴定及含量测定

连续相物性表征:水相电解质浓度(Na⁺/Ca⁺/Cl⁻)、pH值缓冲体系(磷酸盐/柠檬酸盐)及溶解性有机物(表面活性剂/增稠剂)的定量分析

稳定剂系统解析:乳化剂HLB值测定(Span/Tween系列)、高分子稳定剂(阿拉伯胶/黄原胶)分子量分布及吸附层厚度测量

体系稳定性参数:Zeta电位测定(30mV临界值)、离心稳定性指数(CSI)、粒径分布跨度(Span值)及Ostwald熟化速率计算

微观结构观测:液滴界面膜厚度(AFM测量)、多分散指数(PDI)及絮凝/聚结现象的显微成像分析

检测范围

本检测技术适用于以下典型乳浊液体系:

食品工业:调味乳浊液(沙拉酱/咖啡伴侣)、纳米乳液包埋体系(维生素E/ω-3脂肪酸)的合规性检测

化妆品领域:O/W型防晒乳液、W/O型冷霜的乳化体系稳定性评估及微乳液粒径控制

医药制剂:静脉脂肪乳注射液(粒径≤500nm)、局部用乳膏的Zeta电位监测与保质期预测

涂料油墨: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物的固含量测定及颜料分散度评价

环保监测:含油废水处理中破乳效率的浊度变化跟踪与界面活性物质残留分析

检测方法

标准化检测流程包含以下关键技术:

光谱分析法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官能团特征峰识别(1740cm⁻酯基/3300cm⁻羟基)

核磁共振氢谱(HNMR):不饱和脂肪酸双键位置判定及乳化剂构型分析

色谱分离技术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挥发性油相成分(正己烷/二甲苯)的定性定量

凝胶渗透色谱(GPC):高分子乳化剂的分子量分布曲线测定

电化学表征法

动态光散射(DLS):纳米级液滴的流体力学直径测量(0.3-10μm范围)

电泳光散射(ELS):Zeta电位值测定与DLVO理论验证

显微成像技术

冷冻透射电镜(Cryo-TEM):液滴界面多层结构的纳米级分辨率成像

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荧光标记乳化剂在界面的吸附层观测

检测仪器

关键仪器设备配置如下: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配备ATR附件实现无损快速检测,光谱分辨率≤4cm⁻

纳米粒度及Zeta电位分析仪:具备温度控制模块(5-90℃)与自动滴定功能

高效液相色谱系统:配置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用于非挥发性组分分析

超速离心机:最大转速150,000g,配备光学沉降监测系统

原子力显微镜:轻敲模式扫描实现液滴表面形貌的三维重构

流变仪:振荡模式测量储能模量(G')与损耗模量(G'')的应变扫描曲线

微量热仪:等温滴定量热法(ITC)测定乳化剂吸附焓变值ΔHads

注:具体参数根据ISO14887:2018标准执行。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