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制剂安全标准化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5-19  

药制剂安全标准化检测是保障药品质量与患者用药安全的核心环节。本文系统阐述药制剂检测的关键项目与实施规范,涵盖理化性质分析、微生物限度控制、残留溶剂测定及稳定性评估等核心指标。所有检测流程严格遵循《中国药典》、ICH指南及ISO17025标准要求,重点关注方法学验证与数据溯源性管理。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药制剂安全标准化检测体系包含五大核心模块:

1.理化性质分析:涵盖pH值测定(电位法)、溶出度测试(桨法/篮法)、崩解时限(崩解仪法)、含量均匀度(UV-Vis/HPLC)、可见异物检查(灯检法)及渗透压测定(冰点下降法)。其中溶出曲线测定需完成12个取样点的数据采集。

2.微生物指标控制:包括需氧菌总数(薄膜过滤法)、霉菌酵母菌计数(平皿法)、控制菌检查(大肠埃希菌/沙门氏菌等)及细菌内毒素检测(动态浊度法)。无菌检查采用培养基直接接种法时需满足14天培养周期。

3.残留溶剂测定:依据ICHQ3C分类管控第1类致癌溶剂(苯≤2ppm)、第2类神经毒性溶剂(甲苯≤890ppm)及第3类低毒溶剂(乙酸≤5000ppm),采用顶空-GCMS联用技术进行痕量分析。

4.重金属含量分析:重点监测铅(≤5ppm)、镉(≤0.5ppm)、砷(≤1.5ppm)及汞(≤0.1ppm),采用微波消解-ICP-MS法实现ppb级检出限。

5.稳定性测试:包含加速试验(40℃2℃/75%RH5%)、长期试验(25℃2℃/60%RH5%)及光照试验(4500Lx500Lx),评估性状、含量、降解产物等24项参数变化。

检测范围

本检测体系适用于以下制剂类型:

1.固体制剂:片剂(普通片、缓释片)、胶囊剂(硬胶囊、软胶囊)、颗粒剂及散剂等。重点监控溶出行为差异与水分活度(aw≤0.60)。

2.液体制剂:注射液(安瓿瓶/西林瓶)、口服溶液及滴眼剂等。需完成不溶性微粒检查(≥10μm粒子≤6000个/容器)。

3.半固体制剂:软膏剂(油性/水性基质)、凝胶剂及栓剂等。需测定流变特性与相分离稳定性。

4.气雾剂类:定量吸入器(MDI)与干粉吸入器(DPI),重点评估递送剂量均一性(RSD≤15%)。

5.生物制剂:包括单抗注射液、疫苗制剂等,额外增加宿主细胞蛋白残留(ELISA法≤100ng/剂量)及DNA残留量测定(qPCR法≤10ng/剂量)。

特殊包材需同步进行浸出物研究(EO灭菌残留物≤4μg/cm),原料药与辅料按USP通则进行鉴别与功能性验证。

检测方法

标准化检测采用国际公认的法定分析方法:

1.色谱分析技术:HPLC-UV/DAD用于有关物质测定(梯度洗脱法),GC-FID/ECD完成残留溶剂谱分析,UPLC-MS/MS实现基因毒性杂质定量(LOQ≤1ppm)。

2.光谱分析法:近红外光谱(NIRS)用于原料快速鉴别,原子吸收光谱(AAS)测定金属催化剂残留,拉曼光谱进行晶型定性分析。

3.微生物学方法:采用薄膜过滤法处理抑菌性样品时需进行方法适用性验证(回收率≥70%),VITEK2Compact系统实现菌种快速鉴定。

4.物理特性测试:激光衍射法测定粒径分布(D90≤200μm),质构分析仪评估栓剂熔点范围(30-37℃),超高速离心机进行蛋白聚集物分离(≥0.1μm颗粒)。

5.分子生物学技术:PCR-DGGE分析生产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WesternBlot验证生物制品目标蛋白表达量。

检测仪器

关键检测设备配置要求如下:

1.高效液相色谱仪:配置四元梯度泵、柱温箱及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色谱柱耐受压力≥600bar,满足USP<621>系统适用性要求。

2.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配备顶空自动进样器与EI/CI双电离源,质量数范围1-1100amu,检出限达fg级。

3.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具备碰撞反应池技术(He/H2模式),可同时测定50种元素同位素比值。

4.全自动微生物限度检验系统:集成过滤、培养及菌落计数功能,符合GMP附录无菌检查要求。

5.稳定性试验箱:温度控制精度0.5℃,湿度偏差3%RH,配备连续监测数据记录系统。

6.激光粒度分析仪:测量范围0.01-3500μm,具备干湿法分散模块与多重散射校正算法。

7.超高效合相色谱系统:采用CO2超临界流体作为流动相,适用于脂溶性成分分离分析。

所有仪器均需通过IQ/OQ/PQ验证并定期进行期间核查,质谱类设备每日执行质量校准(质量轴偏差≤0.1amu)。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