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淀粉质量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5-20  

豌豆淀粉质量检测需依据国家标准及行业规范,重点涵盖理化指标、微生物限量和污染物控制三大核心模块。关键检测项目包括水分、灰分、蛋白质含量等基础参数,以及铅、砷等重金属残留量测定。通过科学分析方法确保产品符合食品级应用标准,为生产加工提供可靠数据支持。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豌豆淀粉质量评价体系包含五大类共28项具体指标:

理化指标:水分含量(≤15.0%)、灰分(≤0.5%)、蛋白质(≤0.8%)、酸度(≤2.0T)、白度(≥92%)、斑点(≤3.0个/cm)

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10⁴CFU/g)、大肠菌群(≤30MPN/100g)、霉菌与酵母菌(≤10CFU/g)

污染物限量:铅(≤0.2mg/kg)、砷(≤0.5mg/kg)、镉(≤0.1mg/kg)、黄曲霉毒素B₁(≤5.0μg/kg)

感官特性:色泽(白色至微黄色)、气味(无异味)、杂质(无肉眼可见异物)

加工特性:膨胀度(≥15ml/g)、糊化温度(62-68℃)、透光率(≥85%)

检测范围

本检测方案适用于以下应用场景的质量控制:

食品工业原料:粉丝制品、肉制品粘结剂、烘焙食品改良剂等终端产品的前处理原料

医药辅料级淀粉:片剂成型剂、胶囊填充剂的药用辅料生产环节

工业变性淀粉:经化学改性的羧甲基淀粉、醋酸酯淀粉等衍生物基材

进出口商品检验:依据GB/T8887-2017《食用淀粉》及ISO1666:1996标准实施通关检验

储存过程监控:仓储环境对淀粉理化特性的影响评估与品质追踪

检测方法

各项指标的测定严格遵循现行国家标准与行业规范:

水分测定:采用GB5009.3-2016规定的直接干燥法(105℃2℃恒重法)或卤素水分快速测定法

灰分分析:执行GB5009.4-2016马弗炉灼烧法(550℃25℃高温灰化)

蛋白质检测:依据GB5009.5-2016凯氏定氮法进行全氮量换算(换算系数6.25)

重金属测定:铅/镉采用GB5009.12-2017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砷按GB5009.11-2014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

微生物检验:菌落总数按GB4789.2-2016平板计数法;霉菌酵母菌参照GB4789.15-2016孟加拉红培养基法

流变特性测试

检测仪器

实验室配置满足CNAS认证要求的专业设备系统:

基础分析设备组

精密仪器组

微生物检测系统:-BSC-1500II生物安全柜-SPX-250B-Z恒温培养箱-SW-CJ-2FD超净工作台-BioTekSynergyH1酶标仪

辅助设备组:-FW100高速万能粉碎机-KQ-500DE数控超声波清洗器-SHZ-D(III)循环水式真空泵-TGL-20M高速冷冻离心机

所有仪器均执行三级校准体系:每日开机自检→每周计量核查→年度第三方检定。实验环境控制满足温度202℃、相对湿度≤65%的恒温恒湿条件。

注:本文所述方法参数均基于现行有效标准版本,实际检测时应确认标准文件的最新修订状态。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