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维生素C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5-20  

食品中维生素C的定量分析是评估产品营养价值与质量安全的核心指标之一。本文依据GB5009.86-2016等标准体系,系统阐述维生素C检测的技术规范与实施要点,重点解析样品前处理流程、检测方法选择及干扰物质控制等关键环节,为食品生产企业与检验机构提供标准化操作指引。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本检测项目聚焦食品基质中维生素C(L-抗坏血酸)及其氧化产物脱氢抗坏血酸的全组分分析。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抗坏血酸的测定》(GB5009.86-2016),需完成以下核心参数测定:

L-抗坏血酸单体含量测定

脱氢抗坏血酸转化率计算

总维生素C(L-抗坏血酸当量)定量分析

特殊样品需额外测定二酮古洛糖酸等降解产物以评估储存稳定性。对于强化食品及保健食品,需验证标示值与实测值的偏差范围是否符合GB14880-2012《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要求。

检测范围

本检测体系适用于以下四类食品基质的维生素C含量测定:

天然食品:新鲜果蔬(柑橘类/猕猴桃/辣椒等)、生鲜畜产品(动物肝脏/乳品)

加工食品:果汁饮料、果蔬罐头、冷冻干燥制品、发酵乳制品

婴幼儿配方食品:乳基/豆基配方奶粉、辅食营养补充品

保健食品:维生素C含片、复合维生素制剂、功能性饮料

针对高油脂样品(如坚果制品)需采用正己烷脱脂预处理;对含色素样品(如浆果类制品)应增加活性炭吸附步骤;乳制品需通过酶解法消除蛋白质干扰。

检测方法

现行国家标准规定三类主要检测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采用C18反相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0.1%草酸溶液(pH2.5),柱温30℃,紫外检测波长245nm。该方法可同时分离测定L-抗坏血酸与脱氢抗坏血酸,检出限达0.5mg/kg。

2,6-二氯靛酚滴定法

基于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使用标准染料溶液进行终点滴定。适用于颜色较浅的液态样品快速测定,但无法区分L-抗坏血酸与D-异抗坏血酸。

荧光分光光度法

通过邻苯二胺衍生化反应生成荧光物质,激发波长350nm/发射波长430nm下测定。特别适用于微量维生素C检测(检出限0.02mg/100g),但需严格控制反应体系的pH值(4.00.1)。

检测仪器

仪器类别技术参数要求功能模块高效液相色谱系统

DAD检测器波长范围190-900nm

在线脱气装置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光谱带宽2nm

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荧光分光光度计

狭缝宽度可调范围1-20nm

三维扫描功能模块辅助设备组


pH计(分辨率0.01pH)所有仪器设备均需通过计量认证并定期进行期间核查,液相色谱系统应配备专用保护柱以延长分析柱使用寿命。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