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9
原子力显微镜杨氏模量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05-23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弹性模量测定、硬度测试、粘弹性分析、表面粗糙度测量、纳米压痕深度控制、接触刚度校准、蠕变性能评估、应力松弛分析、粘附力计算、相变温度探测、薄膜厚度相关性研究、各向异性表征、界面结合强度测试、残余应力分布测绘、塑性变形阈值测定、能量耗散系数计算、动态力学响应谱采集、温度梯度影响分析、湿度敏感度测试、化学键强度评估、生物组织柔韧性表征、细胞膜弹性模量测绘、聚合物交联度分析、复合材料界面优化验证、涂层结合力测试、微悬臂梁刚度校准、探针几何参数补偿计算、非线性变形校正、频率响应特性研究
检测范围
单晶硅片表面镀层、316L不锈钢生物植入物表面处理层、聚乳酸可降解支架材料、石墨烯复合导电薄膜、PDMS微流控芯片基底材料、钛合金人工关节涂层材料、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界面层、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层状结构、量子点显示器件封装胶体材料类器官培养支架水凝胶材料牙齿釉质修复纳米复合材料锂电池硅碳负极涂层人工心脏瓣膜生物相容性涂层超疏水表面功能涂层形状记忆合金相变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吸光层纳米纤维素增强纸基材料生物矿化珍珠层仿生材料OLED柔性显示基底阻燃高分子隔膜材料抗菌医用敷料纳米银涂层微机电系统(MEMS)振动膜结构航空发动机热障涂层
检测方法
力-位移曲线法:通过记录探针接近-回撤过程中的作用力变化曲线,基于Hertz接触模型计算弹性模量。
纳米压痕法:采用刚性探针进行程序化加载/卸载循环测试,通过Oliver-Pharr模型解析塑性变形特征。
动态力学分析法:施加高频微幅振荡载荷测量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比值。
接触共振技术:利用探针-样品系统共振频率偏移量反推接触刚度参数。
多参数耦合校准法:同步采集热漂移补偿数据与探针几何参数进行实时校正。
三维重构分析法:结合表面形貌扫描数据建立三维接触模型修正边缘效应误差。
检测标准
ISO14577-1:2015金属材料仪器化压痕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
ASTME2546-15使用原子力显微镜进行刚度测量的标准指南
GB/T31227-2014原子力显微镜测量纳米薄膜弹性模量的试验方法
ISO23703:2020精细陶瓷(高级陶瓷)用原子力显微镜测定杨氏模量的方法
JISR1711:2018精细陶瓷薄膜的机械性能试验方法-原子力显微镜法
DINENISO6507-4:2018金属材料维氏硬度试验第4部分:显微硬度值换算表
ASTME384-22材料显微硬度的标准试验方法
ISO19291:2017纳米技术AFM探针校准用参考物质规范
GB/T35099-2018微机电系统(MEMS)薄膜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方法
IECTS62607-6-3:2020纳米制造关键控制特性第6-3部分:石墨烯基材料-面内杨氏模量
检测仪器
多模式原子力显微镜:集成接触模式/轻敲模式/峰值力定量纳米力学模式(QNM),配备闭环扫描器实现亚纳米级位移控制。
环境控制模块:包含真空腔体与温湿度调节系统,满足特殊样品测试条件需求。
高速数据采集系统:采用18位ADC转换器实现200kHz采样率下的实时信号处理。
纳米压痕附件:集成电磁驱动装置实现0.1μN~10mN载荷范围的精准加载控制。
热漂移补偿系统:通过激光干涉仪实时监测平台位移变化进行位置校正。
三维重构软件模块:基于有限元算法建立真实接触模型消除边缘效应误差。
动态力学分析单元:配备锁相放大器实现0.1Hz~100kHz频率范围的动态响应测量。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材料变形性能检测
下一篇:压缩应力应变性能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