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17
气象卫星术语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05-28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辐射定标精度、光谱响应函数、噪声等效温差、调制传递函数、偏振灵敏度、信噪比、动态范围线性度、暗电流稳定性、像元响应非均匀性、量化误差率、时间配准精度、空间配准误差、数据压缩失真度、通道间串扰系数、星地时间同步偏差、热控系统温漂量、太阳耀斑抑制比、大气校正残差率、云检测误判率、海表温度反演偏差、降水估算误差带、气溶胶光学厚度精度、臭氧总量反演不确定度、地表反射率校正偏差、数据延迟时效性、指令响应成功率、抗辐射加固效能评估、电磁兼容性指标、轨道定位精度验证、姿态控制稳定度。
检测范围
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计(VIRR)、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MERSI)、微波湿度计(MWHS)、微波温度计(MWTS)、大气垂直探测仪(GIIRS)、闪电成像仪(LMI)、空间环境监测器(SEM)、太阳X射线监测仪(SXRM)、地球辐射收支仪(ERBE)、云与地球辐射能量系统(CERES)、先进基线成像仪(ABI)、高光谱红外大气探测仪(CrIS)、可见光红外成像辐射计(VIIRS)、大气激光雷达(ATLID)、多角度偏振成像仪(DPC)、温室气体监测仪(GMI)、合成孔径雷达(SAR)、激光测高仪(ALT)、太阳反射波段校准器(SRCA)、星上黑体定标器(OBC)、冷空观测装置(CSV)、太阳漫射板(SDSM)、地面定标辐射计(GRB)、移动式积分球光源(MISL)、大口径平行光管(CLT)、真空低温试验舱(VCTF)、电磁兼容暗室(EMC)、振动测试平台(VTP)、热真空试验箱(TVAC)、太阳模拟器阵列(SSA)。
检测方法
辐射定标采用实验室积分球光源法结合星上黑体定标器交叉验证,通过NIST可溯源标准辐射源建立绝对辐射基准。光谱响应测试使用单色仪扫描法测量各通道的谱响应函数(FWHM),配合傅里叶变换光谱仪进行带外响应分析。
MTF测量采用刃边法或脉冲法在真空罐内完成,利用高精度二维位移平台获取亚像元级空间响应数据。偏振灵敏度测试通过旋转线偏振片测量探测器对0-180偏振光的响应差异。
数据压缩质量评估采用原始数据与解压数据的PSNR/SSIM指标对比法,结合特征保持度分析算法验证信息完整性。抗辐射加固测试使用质子加速器模拟空间高能粒子环境,监测单粒子翻转率与器件性能退化曲线。
检测标准
ISO19115-2:2019地理信息-元数据-第2部分:影像与格网数据扩展
WMO-No.1200气象卫星数据产品格式规范
CEOS-WGCV-IVOS-12-01星载可见光传感器定标指南
IEEE1523-2003空间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
ECSS-E-ST-10-09C空间工程热控系统验证标准
GB/T36296-2018卫星遥感器辐射定标规范
ITU-RRS.1867气象卫星频率共用技术建议书
ISO/IEC15444-9:2005遥感图像JPEG2000压缩标准
GJB6785-2009星载红外探测器测试方法
CCSDS122.0-B-1星载图像数据压缩协议
检测仪器
傅里叶变换光谱辐射计(FTS)用于高精度光谱特性测量,波长覆盖范围250-2500nm,光谱分辨率达0.03cm⁻。大口径准直仪配备φ1.5m离轴抛物面镜组,提供0.5角秒准直精度的平行光束。
低温辐射基准源(LNBB)工作温度77-320K可调,发射率≥0.9995,用于红外通道全口径定标。动态信号分析仪(DSA)具备24位ADC和1MHz采样率,可测量微伏级电信号噪声特性。
三维激光干涉仪实现亚纳米级位移测量精度,用于光学系统波前像差分析。空间环境模拟器集成10⁻6Pa真空系统与液氦制冷机组,可复现100K-400K温度循环工况。
高速数据采集系统配备40Gbps光纤接口和TB级存储阵列,支持连续72小时原始数据记录。量子效率测试系统采用单光子计数技术,测量范围200-1700nm,不确定度<0.5%。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船舶技术声响接收系统检测
下一篇:应急预案编制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