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药动物实验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7-01  

保健药动物实验检测是评估保健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核心环节,涵盖毒性、药效、药代动力学等关键项目。本检测基于系统化的动物模型试验,遵循国际和国家标准,确保数据科学性和可靠性,为产品注册提供技术支撑。重点包括急性毒性、长期毒性等参数设定,以及相关仪器和标准的应用。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急性毒性试验:测定半数致死量(LD50),给药后观察14天,参数包括死亡率、体重变化率和临床症状评分。

亚急性毒性试验:重复给药14-28天,剂量范围0.5-1000mg/kg体重,评估器官系数变化和生化指标异常。

长期毒性试验:给药周期3-12个月,参数包括肿瘤发生率、器官病理学评分和生存率统计。

生殖毒性试验:分为Ⅰ段(生育力影响)、Ⅱ段(胚胎发育毒性)和Ⅲ段(围产期效应),参数涵盖受孕率、胎仔畸形率和子代生长指标。

致癌性试验:长期暴露2年,测定肿瘤潜伏期和发生率,剂量梯度设定为0.1-500mg/kg。

免疫毒性试验:评估免疫细胞亚群比例和功能,参数包括淋巴细胞计数、细胞因子水平和抗体滴度。

遗传毒性试验:如Ames测试,剂量范围0.1-5000μg/plate,参数涉及回复突变率和DNA损伤指标。

药效学评价:模型动物给药后,测定生理指标如血糖、血压变化,参数包括有效率曲线和ED50值。

药代动力学研究:采样时间点0-72h,参数包括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半衰期和清除率。

行为学测试:如Morris水迷宫,参数包括逃避潜伏期和路径长度,评估神经认知影响。

检测范围

中药保健品:如人参、黄芪提取物,评估滋补作用和潜在毒性风险。

维生素补充剂:维生素C、D制剂,测试安全剂量范围和生物利用度。

矿物质补充剂:钙、铁元素产品,评估吸收效率和过量毒性。

益生菌产品:乳酸菌、双歧杆菌制剂,测试肠道菌群调节和免疫增强效果。

蜂产品:蜂胶、蜂王浆,评估抗氧化活性和过敏可能性。

海洋生物提取物:鱼油、海藻多糖,测试心血管保护功能和代谢影响。

植物提取保健品:绿茶多酚、葡萄籽精华,评估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长期安全性。

动物源保健品:鹿茸、阿胶,测试滋补功效和组织相容性。

功能性食品:降血糖、减肥类产品,验证模型动物中的生理指标改善。

特殊人群保健品:老年人营养补充品,评估骨骼健康和认知功能影响。

检测标准

遵循ICH S1A药物致癌性试验指南,规定实验周期和肿瘤评估方法。

依据OECD TG 423急性毒性固定剂量法,设定给药方案和观察参数。

采用GB 15193.1-2014保健食品毒理学试验规范,指导长期毒性和生殖测试。

参照ISO 10993-11医疗器械全身毒性评估标准,调整至保健药测试。

应用GB/T 16886.11生物兼容性试验方法,涵盖刺激性和过敏性评估。

遵循ICH S2遗传毒性测试指南,规定体外和体内实验组合。

依据OECD TG 407重复剂量28天毒性试验,设定生化指标监测。

采用ISO 10993-6植入物局部效应评价,适用于给药途径模拟。

应用GB/T 5009.196保健食品安全性评价通则,规范数据处理和报告。

参照ICH S6生物技术产品安全性要求,指导免疫原性测试。

检测仪器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用于定量分析血浆中药物浓度,检测限达ng/mL,支持药代动力学研究。

质谱联用系统(LC-MS/MS):高灵敏度测定生物样本中微量代谢物,功能包括药物代谢途径分析。

动物行为分析系统:自动追踪动物运动轨迹,功能涉及神经毒性评估和行为学参数采集。

生物化学分析仪:测定血清ALT、AST等指标,功能包括毒性损伤的生化标志物监测。

组织病理学显微镜:检查器官切片组织结构,功能涵盖毒性病理评分和损伤分级。

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检测基因表达变化,功能适用于免疫和遗传毒性分子机制分析。

生理参数监测仪:记录血压、心率等实时数据,功能支持药效学动态评价。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