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乳纳米成分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8-14  

针对身体乳中纳米成分的存在状态、含量及安全性,通过多维度检测分析其粒径分布、分散稳定性、化学成分等关键指标,为产品质量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纳米颗粒粒径分布:测量身体乳中纳米成分的粒径范围及分布比例,采用激光衍射法,粒径范围10nm~1000nm,分辨率1nm。

纳米颗粒分散稳定性:评估纳米成分在身体乳中的分散状态及沉降速率,通过zeta电位测试(范围-100mV~+100mV,精度0.1mV)和静置沉降实验(时间0~72h,记录沉降率)实现。

纳米成分含量测定:定量分析身体乳中目标纳米成分的质量分数,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检出限0.01μg/kg)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计数法(精度5%)。

纳米颗粒形态分析:观察纳米成分的形状、结构及表面特征,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放大倍数100~100000,分辨率1n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晶格分辨率0.2nm)。

纳米成分表面修饰剂检测:分析纳米颗粒表面的修饰剂类型及含量,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波数范围400cm⁻~4000cm⁻,分辨率4cm⁻)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出限0.1μg/mL)。

纳米颗粒穿透性评估:模拟纳米成分通过皮肤角质层的能力,使用Franz扩散池法(扩散面积1.77cm,接收液体积5mL,时间0~24h,检测穿透量)。

纳米成分细胞毒性测试:评价纳米成分对皮肤细胞的毒性影响,采用MTT法(细胞存活率≥70%为无明显毒性)和LDH释放法(细胞毒性等级≤2级)。

纳米颗粒团聚程度分析:测定纳米成分在身体乳中的团聚体大小及数量,采用动态光散射(DLS,团聚体粒径范围100nm~10μm,计数精度10%)。

纳米成分化学组成分析:确定纳米颗粒的元素组成及化学结构,使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元素检测范围Li~U,检测限0.1at%)和X射线衍射(XRD,衍射角范围10~80,分辨率0.02)。

纳米成分稳定性(温度/pH):考察纳米成分在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的稳定性,温度范围4℃~50℃,pH范围4~9,持续时间7天,监测粒径变化率≤10%。

纳米颗粒表面电荷密度:测量纳米成分表面的电荷分布及密度,采用电位滴定法,电荷密度范围0~100μC/cm,精度0.1μC/cm。

纳米成分迁移性测试:评估纳米颗粒在身体乳储存过程中的迁移能力,采用加速老化实验(温度40℃,湿度75%,时间30天),检测迁移量占比≤2%。

检测范围

保湿型身体乳:含纳米透明质酸、纳米神经酰胺等成分的保湿类产品。

美白型身体乳:添加纳米二氧化钛、纳米维生素C衍生物的美白类产品。

抗衰型身体乳:含纳米胶原蛋白、纳米视黄醇的抗衰类产品。

防晒型身体乳:添加纳米氧化锌、纳米二氧化钛的防晒类产品。

舒缓型身体乳:含纳米芦荟提取物、纳米洋甘菊提取物的舒缓类产品。

滋养型身体乳:添加纳米乳木果油、纳米橄榄油的滋养类产品。

儿童专用身体乳:针对儿童肌肤设计,含纳米级温和成分的产品。

敏感肌专用身体乳:低刺激配方,含纳米级舒缓成分的产品。

运动型身体乳:添加纳米级清爽成分、汗液调节成分的运动类产品。

药用辅助身体乳:含纳米级药物载体(如纳米脂质体)的辅助治疗产品。

香氛型身体乳:添加纳米级香精微胶囊的芳香类产品。

修复型身体乳:含纳米级皮肤修复因子(如纳米表皮生长因子)的修复类产品。

检测标准

GB/T37625-2019化妆品中纳米颗粒的测定动态光散射法。

ISO22412:2017化妆品—纳米材料—透射电子显微镜法测定粒径和形态。

GB/T39699-2020化妆品中纳米二氧化钛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ASTME2864-13(2018)纳米材料分散体稳定性评价指南。

ISO10993-12:2012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2部分:样品制备与参照材料。

GB/T29665-2013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纳米成分要求。

ASTMF2791-12(2017)纳米颗粒细胞毒性测试指南。

ISO13321:1996颗粒大小分布的测定—动态光散射法。

GB/T17359-2012电子探针显微分析—波长色散X射线光谱法。

ASTME3085-17纳米材料表面修饰剂分析指南。

GB/T31402-2015化妆品中纳米材料的测定透射电子显微镜法。

ISO21362:2020化妆品—纳米材料—体外皮肤穿透测试方法。

检测仪器

激光粒度分析仪:用于测量纳米颗粒的粒径分布,采用激光衍射法,粒径范围10nm~1000nm,分辨率1nm,支持动态监测。

动态光散射仪(DLS):评估纳米颗粒的分散稳定性,测量zeta电位范围-100mV~+100mV,精度0.1mV,可同时检测团聚体大小(范围100nm~10μm)。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定量分析纳米成分含量,检出限0.01μg/kg,支持多元素(如Ti、Zn、Si)同时测定,扫描速度10000u/s。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纳米颗粒的形态和结构,放大倍数可达100000,晶格分辨率0.2nm,配备能谱仪(EDS)可同步分析元素组成。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纳米颗粒表面修饰剂,波数范围400cm⁻~4000cm⁻,分辨率4cm⁻,采用衰减全反射(ATR)模式,无需样品前处理。

Franz扩散池装置:模拟纳米成分皮肤穿透性,扩散面积1.77cm,接收液体积5mL,温度控制32℃1℃(人体皮肤温度),搅拌速度200rpm,支持持续24小时自动采样。

细胞毒性测试系统(MTT法):评价纳米成分细胞毒性,采用96孔板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接种密度110⁴细胞/孔,孵育时间24h,检测波长570nm,细胞存活率计算精度2%。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纳米成分化学组成,元素检测范围Li~U,检测限0.1at%,可获取表面元素价态(如Ti⁴+、Zn+)信息,空间分辨率10μm。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检测纳米颗粒表面修饰剂(如聚乙二醇、脂肪酸)含量,采用C18色谱柱(5μm,2504.6mm),流动相为甲醇-水(80:20),流速1.0mL/min,检出限0.1μg/mL。

恒温恒湿箱:考察纳米成分温度/pH稳定性,温度范围4℃~50℃(步长1℃),湿度范围30%~80%(步长5%),pH调节范围4~9(采用磷酸盐缓冲液),持续时间7天,每天监测粒径变化。

电位滴定仪:测量纳米颗粒表面电荷密度,采用自动滴定模式,滴定剂为0.01mol/LNaCl溶液,检测范围0~100μC/cm,精度0.1μC/cm,支持pH同步监测(范围2~12)。

加速老化试验箱:评估纳米成分迁移性,温度控制40℃1℃,湿度75%5%,样品放置方式为倒置(模拟包装内状态),时间30天,结束后检测上层清液中纳米成分含量。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