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粘剂冷热交变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8-14  

胶粘剂冷热交变检测是评估胶粘剂在高低温循环环境下性能稳定性的专业检测,主要考察粘结强度保持率、体积变化、剥离性能等指标,以验证其在极端温度环境中的可靠性。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粘结强度保持率:检测胶粘剂在冷热交变循环后粘结强度相对于初始值的保留比例,评估其长期使用中的粘结稳定性。检测参数:循环次数50~500次(-40℃~85℃,12小时/循环),强度保持率≥80%(根据产品标准调整)。

体积变化率:测量胶粘剂在冷热交变后体积相对于初始状态的变化,反映其热胀冷缩的稳定性。检测参数:温度范围-50℃~100℃,体积变化率≤2%(部分高精度胶粘剂要求≤1%)。

剥离强度变化:评估胶粘剂在冷热交变后剥离强度的变化,考察其对被粘材料的粘结持久性。检测参数:循环次数100~300次(-30℃~70℃,8小时/循环),剥离强度变化率≤15%。

剪切强度残留率:测定胶粘剂在冷热交变循环后剪切强度的残留比例,验证其在剪切应力下的抗老化能力。检测参数:循环条件-40℃2小时→85℃2小时(交替),残留率≥75%(按胶粘剂类型分类)。

膨胀系数变化:检测胶粘剂在冷热交变后热膨胀系数的改变,判断其与被粘材料的匹配性。检测参数:温度范围-60℃~120℃,热膨胀系数变化≤1010^-6/℃(与被粘材料差异≤510^-6/℃)。

玻璃化转变温度偏移:测量胶粘剂在冷热交变后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偏移量,反映其耐热性能的变化。检测参数:循环次数200~400次(-20℃~90℃,10小时/循环),Tg偏移≤5℃。

耐湿热交变后粘结性能:考察胶粘剂在冷热交变同时伴随湿度循环(如60℃/90%RH)后的粘结强度,模拟恶劣环境下的使用情况。检测参数:循环次数50~200次(-30℃~70℃/60%RH,12小时/循环),粘结强度保留率≥70%。

低温脆性表现:评估胶粘剂在冷热交变后低温环境下的脆性,判断其是否容易出现开裂或脱落。检测参数:低温温度-40℃~-60℃,保持时间2~4小时,冲击强度保留率≥60%(无明显裂纹)。

高温流动性变化:检测胶粘剂在冷热交变后高温下的流动性,防止其在使用中出现溢胶或变形。检测参数:高温温度80℃~120℃,流动性变化≤15%(用流量杯法测量)。

老化后外观变化:观察胶粘剂在冷热交变后外观是否出现裂纹、变色、起泡等现象,直观判断其老化程度。检测参数:循环次数300~500次(-40℃~85℃),外观无明显裂纹(≤0.1mm)、变色(ΔE≤2)。

检测范围

建筑用结构胶粘剂:用于建筑幕墙、钢结构连接、预制构件粘结等场景,需承受室外冷热交替环境,检测其粘结稳定性。

汽车车身结构胶:用于汽车车身焊接部位、车门边框等的粘结,需适应发动机舱高温和冬季低温循环,检测其剪切强度残留率。

电子元件封装胶:用于集成电路、LED封装、电子模块密封等,需承受电子设备内部冷热交变(如-20℃~70℃),检测其体积变化率和玻璃化转变温度偏移。

航空航天用结构胶粘剂:用于飞机机身、卫星组件等,需承受极端温度环境(-60℃~150℃),检测其粘结强度保持率和热膨胀系数变化。

新能源电池组件胶:用于锂电池正极、负极连接,电池pack密封等,需适应电池充放电时的温度变化(-30℃~60℃),检测其耐湿热交变后粘结性能。

医疗器械用粘结胶:用于手术器械、植入式设备等,需承受消毒后的冷热循环(如121℃高压灭菌后降至室温),检测其低温脆性和外观变化。

船舶用防腐胶粘剂:用于船舶甲板、船体结构的防腐粘结,需承受海洋环境中的冷热交替(-10℃~50℃),检测其剥离强度变化和高温流动性。

高铁轨道密封胶:用于高铁轨道缝隙密封、扣件粘结,需承受轨道温度变化(-20℃~60℃),检测其体积变化率和剪切强度残留率。

光伏组件封装胶:用于光伏电池片、边框密封,需承受户外昼夜温差(-30℃~80℃),检测其粘结强度保持率和老化后外观变化。

家电用结构密封胶:用于冰箱门封、空调外壳粘结,需适应家电内部温度变化(-10℃~50℃),检测其剥离强度变化和高温流动性。

检测标准

ASTMD4894-17《Adhesives-TestMethodforStrengthRetentionofAdhesivesAfterExposuretoCyclicHighandLowTemperatures》:规定了胶粘剂冷热交变循环后粘结强度的测试方法。

ISO11346:2012《Adhesives-CyclicThermalShockTest》:国际标准,用于评估胶粘剂在冷热交变冲击下的性能稳定性。

GB/T33330-2016《结构胶粘剂冷热交变性能试验方法》:国家标准,适用于建筑、汽车等领域结构胶粘剂的冷热交变性能检测。

GB/T2790-2014《胶粘剂180剥离强度试验方法》:用于检测冷热交变后胶粘剂的剥离强度变化(附录中包含冷热循环条件)。

ISO6214:2018《Adhesives-ResistancetoHumidHeat》:国际标准,用于评估胶粘剂在湿热交变环境下的粘结性能。

ASTMD5229-17《JianCeTestMethodforCoefficientofThermalExpansionofAdhesives》:规定了胶粘剂热膨胀系数的测试方法,可用于冷热交变后的变化评估。

GB/T16998-2013《胶粘剂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定差示扫描量热法》:国家标准,用于测量冷热交变后胶粘剂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偏移。

ISO9142:2017《Adhesives-ShearStrengthTest-Single-LapJoint》:国际标准,用于检测冷热交变后胶粘剂的剪切强度残留率。

GB/T7124-2008《胶粘剂拉伸剪切强度的测定(刚性材料对刚性材料)》:国家标准,适用于冷热交变循环后胶粘剂拉伸剪切强度的测定。

ASTMD638-14《JianCeTestMethodforTensilePropertiesofPlastics》:可用于测量胶粘剂固化后冷热交变后的拉伸性能(如断裂伸长率变化)。

检测仪器

冷热交变试验箱:具有可编程高低温循环功能的环境试验设备,用于模拟胶粘剂使用过程中的冷热交替环境。在本检测中用于实施-60℃~150℃的温度循环,控制精度1℃,循环次数可设置50~1000次。

万能材料试验机:配备高低温环境箱,用于测量胶粘剂在冷热交变后的粘结强度、剥离强度和剪切强度。检测参数:最大试验力10kN~100kN,位移精度0.5%,温度控制范围-50℃~150℃。

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用于测量胶粘剂在冷热交变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偏移,评估其耐热性能变化。检测参数:温度范围-100℃~300℃,升温速率1~20℃/min,分辨率0.1℃。

热机械分析仪(TMA):用于测定胶粘剂在冷热交变后的热膨胀系数变化,判断其与被粘材料的匹配性。检测参数:温度范围-80℃~200℃,力范围0.01~10N,膨胀量分辨率0.1μm。

激光测厚仪:用于测量胶粘剂在冷热交变后的体积变化率(通过厚度变化计算),精度高且非接触。检测参数:测量范围0.01mm~10mm,精度0.001mm,温度适应性-20℃~100℃。

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用于评估胶粘剂在冷热交变后的动态力学性能(如储能模量、损耗因子),反映其粘弹性变化。检测参数:温度范围-150℃~300℃,频率0.1~100Hz,应变范围0.01%~1%。

湿度控制箱:配合冷热交变试验箱使用,用于模拟湿热交变环境,检测胶粘剂耐湿热后的粘结性能。检测参数:湿度范围40%~95%RH,温度范围-30℃~80℃,控制精度2%RH。

冲击试验机:配备低温环境箱,用于评估胶粘剂在冷热交变后的低温脆性(如冲击强度)。检测参数:冲击能量1~50J,温度范围-60℃~25℃,冲击速度3~10m/s。

流量杯:用于测量胶粘剂在冷热交变后的高温流动性变化,通过流出时间反映其粘度变化。检测参数:杯容量100ml,流出时间范围10~100s,温度控制80℃~120℃(1℃)。

色差仪:用于检测胶粘剂在冷热交变后的外观变色情况,评估其老化程度。检测参数:测量范围ΔE0~100,光源D65,观察者角度10,精度0.1ΔE。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