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40538
纳米线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08-29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直径均匀性:评估纳米线横截面直径的一致性程度。检测参数:测量范围10nm~500nm,精度±2nm,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合图像分析软件统计200个以上截面数据。
长径比:计算纳米线长度与直径的比值。检测参数:长度测量范围1μm~100μm,精度±5%,直径测量同上,通过SEM三维重构或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尺寸标定获取。
表面形貌:观测纳米线表面微观粗糙度及缺陷分布。检测参数:粗糙度(Ra)测量范围0.1nm~100nm,分辨率0.01nm,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在50μm×50μm扫描范围内采集数据。
晶体结构:分析纳米线内部原子排列规律及晶相组成。检测参数:衍射角2θ范围10°~80°,扫描步长0.02°,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结合Rietveld精修法确定晶格常数及结晶度。
电导率:测定纳米线材料的导电能力。检测参数:测试温度25℃±0.5℃,电流范围1nA~100μA,电压范围0.1V~5V,采用四探针测试仪结合范德堡法测量,精度±3%。
载流子浓度:计算单位体积内的自由载流子数量。检测参数:能量范围-5eV~5eV,灵敏度10^14cm^-3,通过霍尔效应测试仪(Hall Effect)在室温及77K低温下测量霍尔电压获取。
断裂强度:评估纳米线承受轴向拉伸载荷的极限能力。检测参数:最大载荷1mN~100mN,位移分辨率0.1nm,使用纳米压痕仪结合原位拉伸台测试,精度±5%。
透光率:测量纳米线对特定波长光的透过能力。检测参数:波长范围200nm~2500nm,分辨率0.5nm,采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UV-Vis-NIR)在空气环境中测试,精度±0.3%。
缺陷密度:统计纳米线内部结构缺陷的数量。检测参数:缺陷尺寸识别下限5nm,缺陷密度统计面积1μm²,通过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结合图像识别软件分析,误差范围±10%。
热稳定性:考察纳米线在高温环境下的结构变化特性。检测参数:温度范围25℃~800℃,升温速率5℃/min,采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仪(TG-DSC)同步监测质量变化及热效应,精度±0.1mg。
机械韧性:评估纳米线在塑性变形阶段的能量吸收能力。检测参数:断裂功测量范围1nJ~100nJ,位移分辨率0.01nm,通过原位弯曲测试系统结合载荷-位移曲线积分计算,精度±7%。
检测范围
半导体纳米线:包括硅纳米线、锗纳米线等,主要用于集成电路互连、传感器敏感元件及光电器件制备。
金属纳米线:涵盖银纳米线、铜纳米线、金纳米线等,应用于透明导电薄膜、柔性电子器件及微纳电路连接。
氧化物纳米线:如氧化锌纳米线、二氧化钛纳米线、氧化铟锡纳米线,用于气体传感器、光催化材料及透明导电层。
碳基纳米线:包含碳纳米管、石墨烯纳米线、碳化硅纳米线,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高强度复合材料及高频电子器件。
复合材料纳米线:以聚合物为基体负载金属或半导体纳米颗粒的复合结构,用于柔性可穿戴设备、电磁屏蔽材料及药物缓释载体。
传感器纳米线:经功能化修饰的纳米线敏感元件,用于气体检测(如NO₂、NH₃)、生物分子识别(如葡萄糖、DNA)及环境参数监测。
光电子纳米线:具有光致发光特性的纳米线结构,用于微型发光二极管(LED)、激光器及光电探测器。
能源纳米线: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超级电容器电极或燃料电池催化层的纳米线材料,提升能量转换与存储效率。
生物医学纳米线:表面修饰生物分子的纳米线探针,应用于细胞成像、肿瘤靶向治疗及组织工程支架构建。
环境纳米线:用于污染物吸附(如重金属离子、有机染料)或催化降解的功能性纳米线材料,服务于环境治理与修复。
检测标准
ASTM E2524-11(2020) JianCe Test Method for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Nanowires Using Four-Probe Method:规定了四探针法测量纳米线电学性能的操作步骤及数据处理方法。
ISO 21356:2019 Microbeam analysis —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 Guideline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size and shape of nanoparticles and nanowires:提供了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纳米线尺寸与形貌的技术规范。
GB/T 38117-2019 纳米技术 纳米线表面形貌的扫描探针显微镜测量方法:明确了原子力显微镜测量纳米线表面粗糙度的参数设置与结果表示规则。
GB/T 40088-2021 纳米技术 纳米线力学性能测试方法 拉伸试验:规定了纳米线拉伸试验的试样制备、测试设备及数据处理标准。
ISO 10715:2014 Nanotechnologies — Analysis of nano-objects using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 Determination of chemical composition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用于纳米线化学成分的ICP-MS分析方法。
ASTM D3741-18 JianCe Test Methods for X-Ray Diffraction Determination of Crystallinity of Polymers:虽针对聚合物,但可扩展应用于聚合物基纳米线的结晶度测定。
GB/T 34012-2017 纳米技术 纳米线光学性能的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法测试:规定了UV-Vis-NIR分光光度计测量纳米线透光率与吸光度的技术要求。
ISO 17025:2017 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the competence of testing and calibration laboratories:实验室能力认可标准,确保检测过程的规范性与结果的可信度。
ASTM E112-13(2020) JianCe Test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Average Grain Size:可用于纳米线晶粒尺寸的测量,适用于单晶及多晶纳米线的结构分析。
GB/T 20307-2006 纳米技术 术语:定义了纳米线及相关检测术语,统一技术交流的标准语言。
检测仪器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通过电子束扫描样品表面产生二次电子信号成像,用于观察纳米线的表面形貌、尺寸及断面结构,配备能谱仪(EDS)可实现元素成分分析。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利用高能电子束穿透样品形成衍射花样与高分辨图像,可分析纳米线的晶体结构、位错缺陷及界面结合状态,支持选区电子衍射(SAED)和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EDS)分析。
原子力显微镜(AFM):通过微悬臂探针与样品表面的相互作用力(范德华力、静电力等)探测表面形貌,在接触模式或轻敲模式下可测量纳米线表面粗糙度及纳米级力学性能。
X射线衍射仪(XRD):采用单色X射线照射样品产生衍射峰,通过布拉格方程计算晶面间距,用于分析纳米线的晶体结构、晶格常数及结晶度,支持广角X射线散射(WAXS)和小角X射线散射(SAXS)。
四探针测试仪:通过四根等间距金属探针接触样品表面,施加恒定电流并测量电压降,根据公式计算材料的电阻率与电导率,适用于薄片状、纳米线阵列等小尺寸样品的低电阻率测量。
纳米压痕仪:通过金刚石压头压入样品表面,记录载荷-位移曲线,结合Oliver-Pharr模型计算纳米线的硬度、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支持原位拉伸-压缩测试。
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UV-Vis-NIR):覆盖紫外(200nm)、可见(400nm~760nm)及近红外(760nm~2500nm)波段,通过测量样品对不同波长光的吸光度或透射率,评估纳米线的光学带隙及光吸收特性。
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具备更高的加速电压(如200kV或300kV)和更优的透镜系统,分辨率可达0.1nm以下,用于观察纳米线的原子级晶体结构及界面缺陷。
拉曼光谱仪:利用激光激发样品产生拉曼散射,通过分析散射光的频率位移,获取纳米线的晶体结构、应力状态及分子振动信息,适用于碳基纳米线(如碳纳米管)和半导体纳米线的表征。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通过气相色谱分离挥发性成分,质谱检测确定分子结构,用于分析纳米线表面吸附的气体分子或有机污染物,评估其表面改性的效果。
原子吸收光谱仪(AAS):基于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对其特征谱线的吸收特性,定量分析纳米线中的金属杂质元素含量,支持痕量杂质(ppm级)的检测。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预锂化效果检测
下一篇:纳米片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