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9
纳米片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08-29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厚度测量:采用原子力显微镜或椭偏仪,测量纳米片在垂直于平面方向的尺寸,测量范围0.1~500nm,厚度分辨率≤0.1nm。
尺寸分布: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结合图像分析软件,统计纳米片在平面内的长宽尺寸分布,统计样本量≥100个,尺寸范围10nm~10μm。
晶体结构分析: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检测晶面间距及结晶取向,扫描范围2θ=5°~80°,扫描步长0.02°,分辨率≤0.01°。
表面官能团识别: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表面化学基团,波数范围400~4000cm⁻¹,分辨率4cm⁻¹,检测灵敏度≤0.1%透光率变化。
力学性能测试:通过纳米压痕仪测定硬度与弹性模量,载荷范围0.1~500mN,位移分辨率0.1nm,测试速率0.01~10mN/s。
电学性能表征:使用四探针测试仪测量方块电阻,测试压力5~20N,探针间距1mm,测量精度±2%。
光学性能检测: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透射率与吸光度,波长范围200~1100nm,带宽≤2nm,扫描速率≤200nm/min。
热稳定性评估:通过热重分析仪(TGA)监测质量随温度变化,测试气氛为空气或氮气,升温速率1~20℃/min,温度范围25~1000℃。
成分组成分析: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定量元素含量及化学态,结合能范围0~1350eV,能量分辨率≤0.5eV,检测灵敏度≤0.1%原子浓度。
缺陷密度检测: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位错、空位等缺陷,放大倍数5万~100万倍,分辨率≤0.1nm,缺陷计数面积≥5μm²。
层间耦合强度:利用原位拉曼光谱结合应力加载装置,测定相邻纳米片层间的相互作用力,应力范围0.1~10GPa,拉曼位移分辨率≤0.5cm⁻¹。
检测范围
半导体纳米片:用于集成电路、晶体管等器件的高迁移率硅基、锗基纳米片材料。
锂离子电池纳米片:正极材料(如三元材料、磷酸铁锂)或负极材料(如硅基、石墨)的纳米片结构。
气体传感器纳米片:基于金属氧化物(如ZnO、SnO₂)或二维材料(如MoS₂)的气敏响应纳米片。
光电器件纳米片:钙钛矿、量子点或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TMDs)的光电转换纳米片。
复合增强纳米片:石墨烯、六方氮化硼(h-BN)等与聚合物复合的增强型纳米片。
催化反应纳米片:负载金属(如Pt、Pd)或金属氧化物的纳米片催化剂载体。
生物医药纳米片:用于药物递送、生物成像的介孔二氧化硅或磁性纳米片。
环境修复纳米片:用于吸附重金属离子或多环芳烃的活性炭、层状双氢氧化物纳米片。
柔性电子纳米片:可弯曲的有机半导体或纳米纤维素基纳米片。
防腐涂层纳米片:片层状石墨烯、云母等用于阻隔腐蚀介质的功能涂层纳米片。
热电转换纳米片:碲化铋(Bi₂Te₃)、碲化锑(Sb₂Te₃)等具有塞贝克效应的纳米片材料。
检测标准
ASTM E2530-15:JianCe Test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Thickness of Graphene and Related Two-Dimensional Materials by Atomic Force Microscopy(通过原子力显微镜测定石墨烯及相关二维材料厚度)。
ISO 21356:2019:Nanotechnologies — Characterization of single-wall carbon nanotubes us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纳米技术——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单壁碳纳米管)。
GB/T 30544.1-2014:纳米科技 术语 第1部分:核心术语(定义纳米片相关基础术语)。
ASTM D3741-18:JianCe Test Methods for Apparent Density of Granular Activated Carbon(颗粒活性炭表观密度测试方法,适用于多孔纳米片材料密度检测)。
ISO 10708:2019:Nanotechnologies — Measurement of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nanoparticles in suspension using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纳米技术——动态光散射法测定悬浮液中纳米颗粒粒径分布)。
GB/T 38112-2019:纳米技术 石墨烯材料表面含氧官能团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拉曼光谱、红外光谱等方法的官能团分析)。
ASTM E112-13:JianCe Test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Average Grain Size(平均晶粒尺寸测定方法,适用于纳米片晶体结构分析)。
检测仪器
原子力显微镜(AFM):通过探针与样品表面的相互作用力成像,用于纳米片表面形貌观测、厚度测量及表面力学性能分析,分辨率可达原子级。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利用高能电子束穿透样品,通过衍射和成像技术分析纳米片的晶体结构、缺陷类型及界面结合状态,分辨率≤0.1nm。
X射线衍射仪(XRD):基于布拉格衍射原理,检测纳米片的晶面间距、结晶度及相组成,扫描范围覆盖纳米材料特征衍射峰。
拉曼光谱仪:通过激光激发样品产生拉曼散射,分析纳米片的晶体结构对称性、应力分布及分子振动模式,波数范围覆盖可见光至近红外区域。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纳米片对紫外至可见光的吸收或透射特性,用于评估光学带隙、杂质能级及光吸收效率,波长精度≤±0.5nm。
纳米压痕仪:通过施加可控载荷并测量位移,测定纳米片的硬度、弹性模量及蠕变性能,载荷分辨率≤1nN,位移分辨率≤0.1nm。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利用X射线激发表面电子发射,分析纳米片的元素组成、化学态及表面电子结构,结合能分辨率≤0.5eV。
激光粒度分析仪:采用激光散射原理,测定纳米片分散体系的粒径分布,检测范围1nm~100μm,精度≤±1%。
热重分析仪(TGA):在程序控温下监测纳米片质量变化,分析热分解过程、组分含量及热稳定性,温度精度≤±0.1℃。
四探针测试仪:通过四根等距探针接触样品表面,测量方块电阻及电导率,消除接触电阻影响,测试精度±1%。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纳米线检测
下一篇:材料活化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