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1902
PID恢复特性实验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08-30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开路电压恢复率:测定PID衰减后开路电压随时间恢复至初始值的比例,反映电势诱导衰减的可逆性程度,检测参数包括初始电压Voc0、衰减后电压Voc1、恢复后电压Voc2,计算恢复率Rvoc=(Voc2-Voc1)/Voc0×100%。
短路电流恢复率:测量PID衰减后短路电流随时间恢复至初始值的比例,评估载流子传输能力的恢复情况,检测参数包括初始电流Isc0、衰减后电流Isc1、恢复后电流Isc2,计算恢复率Risc=(Isc2-Isc1)/Isc0×100%。
填充因子恢复率:分析PID衰减后填充因子随时间恢复至初始值的比例,表征电池内部载流子收集效率的恢复能力,检测参数包括初始填充因子FF0、衰减后填充因子FF1、恢复后填充因子FF2,计算恢复率Rff=(FF2-FF1)/FF0×100%。
最大功率点恢复率:测定PID衰减后最大功率点功率随时间恢复至初始值的比例,综合反映电池整体发电性能的恢复水平,检测参数包括初始功率Pmax0、衰减后功率Pmax1、恢复后功率Pmax2,计算恢复率Rpm=(Pmax2-Pmax1)/Pmax0×100%。
恢复时间常数:通过指数拟合恢复曲线确定电压/电流恢复至稳态值63.2%所需的时间,量化恢复过程的快慢程度,检测参数包括拟合方程系数τ,单位为分钟(min)。
温度系数影响:在不同温度条件下(-40℃~85℃)测定恢复率的变化率,评估温度对PID恢复特性的影响程度,检测参数包括温度T(℃)、对应恢复率R(T)、温度系数α=(R(T2)-R(T1))/(T2-T1)×100%/℃。
湿度敏感性:在相对湿度30%~95%环境下测定恢复率的变化趋势,分析湿度对PID恢复过程的促进或抑制作用,检测参数包括湿度RH(%)、对应恢复率R(RH)、湿度敏感系数β=(R(RH2)-R(RH1))/(RH2-RH1)×100%/%RH。
循环老化后的恢复能力:经50次~200次温度循环(-40℃~85℃,速率5℃/min)后,测定PID衰减后的恢复率变化,评估长期热应力对恢复特性的影响,检测参数包括循环次数N、循环后恢复率Rn、衰减幅度ΔR=R0-Rn。
不同辐照度下的恢复差异:在辐照度200W/m²~1200W/m²(AM1.5G光谱)条件下测定恢复率,分析光照强度对PID恢复过程的调制作用,检测参数包括辐照度G(W/m²)、对应恢复率R(G)、辐照度敏感系数γ=(R(G2)-R(G1))/(G2-G1)×100%/W·m⁻²。
长期稳定性恢复特性:在标准测试条件(STC:25℃,1000W/m²)下持续监测1000小时~5000小时的恢复过程,评估恢复特性的时间依赖性稳定性,检测参数包括监测时长t(h)、最终稳定恢复率Rs、波动范围ΔRs=±(Rmax-Rmin)/2。
界面电荷密度恢复:通过电容-电压(C-V)测试测定PID衰减后界面电荷密度的恢复量,反映空间电荷区电荷的消散能力,检测参数包括初始电荷密度Q0(C/cm²)、衰减后电荷密度Q1(C/cm²)、恢复后电荷密度Q2(C/cm²)、恢复量ΔQ=Q2-Q1。
检测范围
光伏组件:包括PERC单晶硅组件、TOPCon异质结组件、HJT晶体硅组件等,需检测其在电势诱导衰减后电性能参数的恢复特性,评估长期运行可靠性。
储能电池:涵盖锂离子动力电池(三元材料、磷酸铁锂)、铅酸蓄电池、液流电池等,检测其在充放电循环中因电势波动导致的容量衰减恢复能力。
半导体器件:涉及MOSFET功率管、IGBT模块、太阳能电池芯片等,评估其栅极电势诱导的阈值电压漂移恢复特性。
显示面板:包括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LCD液晶显示面板,检测其像素电极电势异常引发的亮度衰减恢复能力。
传感器:覆盖光电传感器(如PIN光电二极管)、气体传感器(如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传感器),评估其敏感层电势扰动后的响应特性恢复情况。
涂料:涉及防腐导电涂料、电磁屏蔽涂料、抗静电涂料等,检测其涂层表面电势诱导的腐蚀电流衰减恢复能力。
纺织品:包括抗静电织物、电磁屏蔽织物、光伏背板用玻璃纤维织物等,评估其纤维间电势差引发的电荷积累衰减恢复特性。
胶粘剂:涵盖导电胶(银胶、铜胶)、导热胶(有机硅导热胶)、结构胶(环氧树脂胶),检测其界面电势诱导的粘结强度衰减恢复能力。
复合材料:包括碳纤维增强树脂(CFRP)、玻璃纤维增强塑料(GFRP)、芳纶纤维复合材料,评估其层间电势诱导的分层损伤衰减恢复特性。
电子模块:涉及电源管理模块(PMIC)、信号处理模块(DSP)、通信模块(5G射频模块),检测其内部电路电势波动引发的性能衰减恢复能力。
检测标准
IEC 61215-2:2016地面用光伏组件环境测试方法第2部分:试验程序,规定PID衰减及恢复测试的环境条件与测试流程。
GB/T 31976-2015光伏组件电势诱导衰减测试方法,明确PID衰减率的测试方法及恢复特性的评估指标。
ASTM E1036-15a(2020)晶体硅光伏组件电流-电压特性的标准测试方法,规定稳态及动态电性能参数的测量方法,适用于PID恢复过程的I-V曲线采集。
ISO 17712:2013包装完整、满装的运输包装件的测试方法,部分条款涉及环境应力(温湿度循环)对材料电性能的影响测试,可参考用于PID恢复的环境条件设定。
GB/T 2423.1-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规定低温环境下的测试条件,用于PID恢复过程中低温对恢复速率的影响评估。
GB/T 2423.2-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规定高温环境下的测试条件,用于PID恢复过程中高温对恢复速率的影响评估。
GB/T 2423.3-201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规定恒定湿热环境的测试条件,用于PID恢复过程中湿度对恢复特性的影响评估。
IEC 62804-1:2015光伏组件电势诱导衰减的测试方法,针对PID衰减的机理与测试方法进行详细规定,适用于恢复特性的对比测试。
IEEE 1547-2018分布式能源资源的并网标准,部分条款涉及电力电子设备电势波动后的恢复性能要求,可作为PID恢复特性的参考标准。
GB/T 34936-2017光伏组件加速老化试验方法,规定加速老化试验的条件与评价方法,可用于评估长期老化后PID恢复特性的稳定性。
检测仪器
高精度数字源表(Keithley 2400系列):具备四象限工作模式,可精确输出和测量电压(范围-10V~+10V)、电流(范围-1A~+1A),采样速率高达1000次/秒,用于PID恢复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的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工作点电压电流等参数的高精度采集。
恒温恒湿试验箱(ESPEC SH-241):温度控制范围-70℃~180℃(±0.1℃),湿度控制范围10%RH~98%RH(±1%RH),支持程控温湿度循环,为PID恢复测试提供稳定的环境条件,模拟不同地域、季节的实际工况。
太阳模拟器(AA级,Newport 91192):采用氙灯作为光源,光谱匹配符合AM1.5G标准(偏差≤±10%),辐照度范围0~1200W/m²(精度±0.5%),配备电子负载与I-V曲线测试功能,用于提供稳定的模拟光照条件,触发电势诱导衰减及恢复测试。
电化学工作站(Solartron Analytical 1287):支持电化学阻抗谱(EIS)测试(频率范围10μHz~1MHz,交流信号幅值5mV~100mV),可分析PID过程中电极/电解质界面的电荷转移电阻、双电层电容等参数的变化,揭示恢复过程的电化学机理。
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National Instruments cDAQ-9188):集成8槽位机箱,支持同步采集电压、电流、温度、湿度等多参数信号(采样速率1kHz/通道),配备LabVIEW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存储,实现PID恢复过程的全参数实时监测与分析。
四探针测试仪(Keithley 2400配合四探针探头):用于测量半导体材料的方块电阻(范围0.1mΩ/□~1000mΩ/□,精度±1%),评估PID衰减对材料体电阻率的影响,间接反映载流子浓度的恢复情况。
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PerkinElmer Lambda 1050+):光谱范围175nm~3300nm,分辨率≤0.1nm,用于测试光伏组件封装材料的透射率与反射率变化,分析PID衰减对光吸收特性的影响,辅助评估恢复过程中的光生载流子产生效率变化。
热重分析仪(TA Instruments Q500):温度范围室温~1000℃,升温速率1~20℃/min,用于分析PID衰减后材料的热分解行为,检测有机成分(如封装胶膜)的降解程度,评估恢复过程中材料结构的稳定性。
原子力显微镜(Bruker Dimension ICON):扫描范围50μm×50μm~90μm×90μm,分辨率横向0.1nm,纵向0.01nm,用于观察PID衰减后材料表面的形貌变化(如裂纹、腐蚀坑),分析恢复过程中表面缺陷的修复情况。
红外热像仪(FLIR T865):热灵敏度≤0.03℃,光谱范围7.5μm~14μm,用于检测PID衰减后组件的温度分布均匀性,识别局部过热区域,评估恢复过程中热应力的释放效果。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方阵匹配损失率评估检测
下一篇:电压闪变耐受测试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