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GB/T 9363-1988 信息处理 信息交换用9磁道、12.7mm(0.5in)磁带成组编码方式246cpmm(6250cpi)的格式及记录

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12次  |  2024-12-26 19:55:02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标准《GB/T 9363-1988 信息处理 信息交换用9磁道、12.7mm(0.5in)磁带成组编码方式246cpmm(6250cpi)的格式及记录》中提到的相关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检测项目:

  • 磁带的物理特性检测,包括磁带宽度、厚度、长度等。
  • 磁带的磁性材料性能检测,如磁带的表面磁性特性。
  • 磁道及磁带的编码格式和记录密度检测。
  • 数据记录的误码率及编码正确性检测。
  • 磁带转速及张力的测量。
  • 磁带反复使用后的耐用性和稳定性检测。

检测方法:

  • 通过标准测试工具测量磁带的物理尺寸和材料特性。
  • 采用专用的性能测试设备来检验磁性材料的动态性能。
  • 使用记录密度测试仪器核实磁道的编码及记录格式的精确性。
  • 通过误码检测设备对数据完整性和误码率进行测试。
  • 用张力计和转速计对磁带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检测。
  • 进行多次读写循环测试,以验证磁带在重复使用时的性能变化。

涉及产品:

本标准主要涉及的信息处理产品包括适用于信息交换及数据存储的磁带设备,如数据备份磁带、文件存储和传输用磁带等。

GB/T 9363-1988 信息处理 信息交换用9磁道、12.7mm(0.5in)磁带成组编码方式246cpmm(6250cpi)的格式及记录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信息处理 信息交换用9磁道、12.7mm(0.5in)磁带成组编码方式246cpmm(6250cpi)的格式及记录

标准号:GB/T 9363-1988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发布日期:1988-06-18

实施日期:1988-10-01

标准状态:现行

GB/T 9363-1988 信息处理 信息交换用9磁道、12.7mm(0.5in)磁带成组编码方式246cpmm(6250cpi)的格式及记录的简介

本标准对信息处理系统、通信系统和有关设备之间使用的9磁道、12.7mm数据交换用磁带的格式和记录作了必要的规定。在这些系统及设备中使用的是七位编码字符集(GB1988)、七位编码字符集的扩充方法(GB2311)和八位编码字符集(GB11383)。磁带上的标号应符合GB7574中的规定。所使用的磁带及带盘应符合GB9716中的规定。GB/T9363-1988信息处理信息交换用9磁道、12.7mm(0.5in)磁带成组编码方式246cpmm(6250cpi)的格式及记录GB/T9363-1988

GB/T 9363-1988 信息处理 信息交换用9磁道、12.7mm(0.5in)磁带成组编码方式246cpmm(6250cpi)的格式及记录的部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信息处理

信息交换用9磁道、12.7mm(0.5in)磁带成组编码方式246cpmm(6250cpi)的格式及记录Information processing-9-Track, 12. 7mm(0. 5in)wide magnetic tap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Format and recording ,using greup cading at 246 cprm(6250 cpi)GB9363-88

ISO 5652--1984

本标准等同采用IS05652—1984《信息处理——信息交换用9磁道、12.7mm(0.5in)磁带—成组编码方式246cpmm(6250cpi)的格式及记录》。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对信息处理系统、通信系统和有关设备之间使用的9磁道、12.7mm数据交换用磁带的格式和记录作了必要的规定。在这些系统及设备中使用的是七位编码字符集(GB1988),七位编码字符集的扩充方法(GB2311)和八位编码字符集(GB11383)。磁带上的标号应符合GB7574中的规定。所使用的磁带及带盘应符合 GB 9716 中的规定。2引用标准

GB1988信息处理交换用的七位编码字符集GB2311信息处理交换用七位编码字符巢的扩充方法GB7574信息处理交换用磁带标号和文卷结构GB9716信息处理交换用12.7mm(0.5in)未记录磁带——记录密度为32ftpmm(800ftpi)NRZ1制,记录密度为126ftpmm(3200ftpi)PE制,和记录密度为356ftpmm(9042ftpi)NR21制GB11383信息处理信息交换用八位代码结构和编码规则3术语

本标准采用的术语定义如下,

3.1磁带

在计算机及有关设备上,作为输入输出及存储信息的一种带子,它可记录和保存磁信号。3.2基准带

校准用的并具有各种给定特性的磁带。3.3二级基准带

日常校准用的磁带。其特性是已知的,它与基准带之间的差值也是已知的。3.4信号幅度基准带

用作信号幅度标准的基准带。

3.5典型磁场强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1988-06-18批准1988-10-01实施

GB9363--88

在规定的物理记录密度下,使读出号幅度等于最大值95%时的最小写入磁场强度。3.6基准磁场强度

记录密度为356ftpmm时,幅度基准带的典型磁场强度。3.7标准基准幅度

按GB 9716 所规定的记录条件,在相当于美国国家标准局(NBS)的测量系统上,从幅度基准带上测得的信号幅度平均峰-峰值。

3.B基准

磁带平放,磁层面朝上,记录时磁带的运动方向从左到右,远离观察者的那一边即基准边。3.9接触状态

磁带的磁层面与磁头相接触的工作状态。3、10磁道

在磁带上可以记录一系列磁信号的纵向(沿磁带长度方向)区域。3.11行

在磁带横间上记录位信息的9个相关位置(每个磁道一个位暨)。3.12磁通翻转位置

自由空间中,垂直于磁带表面磁通密度最大的点。3.13物理记录密度

磁道上每单位长度内所记录的磁通翻转数(ftpmm或ftpi)。3.14数据密度

磁带上每单位长度内所存储的数据字符数(cpmm或cpi)。3.15扭斜

在一行中信息位位置的纵向最大偏差。3.16ECC 字符

用于检测和纠正数据组中错误的字符。3.17辅助CRC字符

用于检测存储块中数据部分错误的学符。3.18CRC字符

用于检测整个存储块中错误的字符。3.19前同步

标忘每个存储块开始的信号模式,它主要用作信号步。3.20后同步

标志每个存储块结束的信号模式。3.21密度标识区(ID脉冲)

在磁带始端记录的用于识别戒组编码方式的一串脉冲。3.22自动增盐控制脉冲(ARA脉冲)在磁带始端记录的用于调整读放大器增益的一串脉冲。3.23错码

指磁道中的漏脉冲或冒脉冲,漏脉冲和胃脉冲的定义分别见GB 9716。4工作环境和运输案件

4.1工作环境

数据交换用磁带的工作环境应为:温度:16~32℃

相对湿度:20%~80为:

湿球温度:不大于26'℃。

CB 9363-88

使用前的适应时间如果磁带的存敢或运输环境超越上述范围,则应根据超出程度先适应工作坏境2~12h.

4.2运输条件

在装运过程中应由发货片负责采取适当的防损措魔见附录A(参考件)。4.3卷绕张力

为了保证信息交换,磁带卷绕张力应为 2~~3. 6N,5记录

5.1记录方式

采用不们零制(NRZ1),磁化方向沿磁带缬向,磁化方向每改变一次表示-一个\」\5.2记录密度

标称记录密度应为356ftpmm。下述特殊测鼠的标称密度应为。178ftpmm

119fpmm。

5.3磁通翻转平均间距

在磁带上作以下测量时,其记录密度应为178ftpmm,即磁通翻转标称间距应为 5.618 μm。5.3.1.长期平均(静态)磁通翻转间距应不超过标称间距的土4%,准此测试时,连续磁通翻转数至少为5x105.

5.3.2短期平均(动态)磁通翻转间距是指任意指定的磁通翻转间距,1为该磁通翻转间距的前一个磁通翻转间距的平均值。短期平均磁通翻转间距应不超过长期平均磁避翻转间距的士6%。此外,短期收均磁通翻转间距的变化率不应超过每个磁通翻转间距的0.2%。5.4磁通翻转瞬时间距

磁通翻转瞬时间距要受读写过程,记录模式(脉冲拥挤效应)和其他因素的影响。用标准读电路厂见附录B(补充件)测试时,磁通翻转瞬时间距应满足以下条件。5.4.1在最大标称记录密度为356ltpmm时,连续磁通翻转间距d,应是相应短期平均磁通翻转润跌的48% ~52%。

,任-一侧磁通翻转与参考磁通翻转间的平均位移不应超出d5.4.2信息位模式采用1110011100..平均值的±28%

图中“”表示参考翻转。

1.28d,2.d,平均值≥0.72d

1.28d,≥d,平均值≥ 0.72dl

1.28d,2d,乎均值0.72d

1.28d,2d,平均值≥0.72d

GB 936388

长期平均间距和短期平均间距(见5.3.1和5.3.2)的公差也包括在此偏差范围内。信息位模式采用1110011100参考磁通翻转之间的平均距离d.与算得的6个磁通翻转间的距离5d,之差不应超出d的6%。

5. 06d, ≥ d,平均值 = 4. 94d5.5扭斜

任一磁通翻转与其同一行中任何其他磁通翻转间的偏差不应大于16.86um。通过上述磁通转点作垂直于基准边的垂线,测量垂线之间距离,即可得到扭斜。5.6信号幅度

5. 6. 1标准基准幅度

标准基准幅度是在合乎要求的测量系统上,从信号幅度基准带上测得的信号幅度平均峰-蜂值。此时,记录密度为356ftpmm,写电流为I=×1,(见(B9716)。信号幅度至少应是4000个磁通翻转的平均值,并应在边写边读过程中测得。基准电流1.是产生基准磁场强度(见3.6)的电流。5.6.2信号平均幅度

5.6.2.1信息交换磁带在记录密度为356ftpmm时,其信号幅度下均峰-峰估与标准基准幅度的偏差不应超出士50%。

5.6.2.2信息交换用磁带在记录密度为119ftpmm时,其信号帽度平均峰-峰值应小于标准基准幅度的5倍。

5.6.2.3取平均值时,磁通翻转数不应少于4000。对于信息交换用磁带,可分块求取平均值。测量时,应在信息交换后第饮读过程中求得。5.6.3信号最小幅度

信息交换用磁带上,在最后一个标记控制子组1(MARK1)(见10.4)之后,只允许一条微道上的读出电乐的基-峰值小于标准基准幅度一半的15%。5.7抹除

5.7.1在抹除时,磁带抹除区域的始端应磁化成指北极。5.7.2应按5.7.1规定的方向在磁带的整个宽度上用直流抹除。5.7.3抹除后的磁带,其残余信号幅度不应超过标准基准幅度的4%。6磁避

6.1 磁道效

应有9条磁道。

6.2磁道编号

磁道应从接近基准边的磁道1开始按顺序连续编号。6:3磁道位置

从基雁边到每条磁道中心线的距离应为:磁道1:0.74±0.08mml

磁道2:2.13±0.08mm;

磁道3:3.53±0.08mml

磁道4:4.93±0.08mm;

磁道5:6.32±0.08mm

磁道6:7.72±008mm;

磁道7:9.12±0.08mm;

磁道8:10.52±0.08mm

磁道9:11.91±0.08mm。

6.4磁道宽度

写入磁道的宽度不应小于1.09mm。7数据表示法

GB9363-88

应该用七位编码字符集(见GB1988)或八位编码字符集(见GB11383)来表示字符。需要时,也可用七位编码字符集的扩充方法(见GB2311)来表示。信息位与磁道编号间的关系应如下:7.1七位编码字符见表1。

二进制权

信息位标志

磁道号

磁道7只记录信息“0\。

八位编码字符见表2.

二进制权

信息位标志

磁道号

磁道4中的P位为奇偶校验位。应采用奇校验。8数据格式的编制

作记录之前,先将数据及其校验字衍(见8.4)分成若下组,再把这些数据组与控制字符组一起按给定顺序依次排列。然后把这样安排的数据组和控制字符组按特定的编码方式<见第9章)记录到磁带上(见图1)

ErcE I cco

FRECICCCO

CRC组

GB9363

EAOO .OOD

FAO0 +CDD

EAOO 1 CODD

EAOO 1GUDD!

EAO0 IOODD

剩余组

876元

EDDI I DDDD

PPPP PPPP

EDDDDDDD

EDDD J DDdD

EDDDIDDDD

数娠期

注,每条微道上的串信息位应分组缩码《见第9章),再把编码后的信息流记录在磁带的相应磁道上。8.1数据组

数据组应出以下8个字组成:

8.位置1~7:7个数据字节:

b.位置 8:1 个EcC 字符。

8.2剩余组

剩余组应按下述方式组成:

位置1~6;若有数据字节,则为剩余的数裙字节;6

位置~6:数据字节不足,则不足部分应为填空字符(H有奇校验的(00)字节];位置 7:1个辅助CRC字符;

位3:1个ECC字符。

8.3 CRC组

在剩余组之后,应为CRC组:

位置1:若前面的数据组数是偶数,则为具有奇校验的(00)字节;若是夺数.则为CRC字符;位置2~~6:CRC 字符:

位置7:剩余字符;

位置8:1个ECC学符。

8.4校验字符

8. 4. 1 ECC 字符

应按组(数锯组,剩余组和CR?分别计算ECC字符。每个组都应构成D,~D,7个多项式,多项式的系数应为位置1~7上各个字节的8个信息位。多项式D,的系数应为位1上的8个信息位·多项式D,的系数应为位试21的8个息位等等,概道4中的效验位应与FC符无关,这些信息位与多项式系数间的关系见表3。信息位对应的微道号

CB9363—88

多项式系数的权位

ECC字符应由下述多项式E求得:E E(X'D,)

式中:t=7~1

(modG)

G=X+ X+ X'+ X+ a

所有的算术运算都应以2为模。

ECC字符的信息位应为多项式E的系数(见表4)。表4

薇道号

多项式系数的权位

在道 1中应写入奇校验位尸。

8. 4. 2辅助 CRC字符

信息位对应的磁道号

磁道号

多项式系数的权位

多项式系数的权位

辅助CRC字符应由存储块中所有数据字节求得。数据字节应看作是9位字节(包括奇偶校验位P)。生成多项式M,的系数应为各数据字节中的信息位。多项式M,的系数应为第一个数据组位置1上字节内的各个信息位,多项式Mz的系数应为位置2上字节内的各个信息位等等,一直至M,n为存储块内的数据字节数。这些信息位与多项式系数间的关系见表5。表5

信息位对应的磁道号

多项式系数的权位

宿息位对应的磁道号

辅助CRC字符应按下法求得。非对称多项式N为:N= z(X'M))

式中: i= n~1

i=1~n

多项式系数的权位

H-X\+X+X+X

所有的算术运算都应以2为模。

GB 9363—88

用\异或\操作将多项式(X+XI+X°+X+X)与多项式N在相应的信息位上相加。结果多项式的系数与辅助CRC字符信息位间的关系见表6。表6

磁道号

多项式系数的权位

磁道号

多项式系数的权位

辅助CRC字符应为奇校验。若求得的辅助CRC字符的信息位之和为偶数,则应将磁道4的信息位反相,以得到奇校验。

8.4.3CRC字符

由存储块中CRC字符前的所有字符(数据,填空字符、辅助CRC字符以CRC组位置1上可能出现的填空字符)求得CRC字符。这些字符包括其校验位应看作9位字节,但不包括数据组和剩余组中位置8上所有ECC字符。生成多项式M,的系数为每个字节中的各个信息位。多项式M,的系数应为第一个数据组位胃1上字节的信息位,多项式M。的系数应为位置2上字书的信息位等等,直至应予考虑的第n 个字符 M。。

这些信息位与多项式系数间的关系见表7。表7

信息位对应的磁道号

多项式系数的权位

CRC字符应由下述多项式 C求得,C = E(X'M)

式中, i=n~1

j=1~n

(modK)

K = X\+X+ X+X+X+X\

所有的算术运算都应以2为模。

信息位对应的磁道号

多项式系数的权位

用\异或\操作将多项式(X\+X'+X\+X*+X+X+X\)与多项式C在相应的信息位上相加。结果多项式的系数与CRC字符信息位间的关系见表8。磁道号

注:CRC字符只采用奇校验。

8.4.4剩余字符

GB9363-88

多项式系数的权位

由存储块中的数据字节数n求得剩余字符。Rr

(mod 7)

(mod32)

以二进制数表示R和R,,剩余字符的信息位应为:R, =0.1.2位

R,=3、4、5、6.7位

这些信息位与磁道间的关系见表9。表9

在磁道4中应写人奇校验位P。

9磁带上各个存储组的记录方法

磁道号

第8章规定的各个存储组,按下述方法编码后记录在磁带上。多项式系数的权位

各条磁道上每4个连续信息位按下列关系转换成5个连续信息位。然后记录在磁带上。0000→11001

0001→11011

0010-→10010

0011-→10011

0100--11101

010110101

0110--10110

0111-10111

1000-+11010

1001-01001

101001010

101101011

1100→11110

1101-01101

1110-→01110

1111→01111

GB 9363—88

记录以后,磁带上的不同区域分别称为:a.

数据存储组:

剩余存储组,

CRC存储组;

存储行(磁带横向上的9个信息位);数据块(存储块)。

10控制子组

控制子组应由5个连续存储行组成。除端点控制子组2(TERM2)外,每条磁道上的信息位模式都是一样的。

10.1端点控制子组(TERM)

端点控制了组1(TERM1)应为(10101)控制子组,它应位于每个存储块朝向BOT(始端标记)的一端(见11.2.1)。

TERM2 应为(1010X)控制子组,其中信息文位应使每条磁道的剩磁恢复到抹除状态(见 5. 7)。它应位于每个存储块朝向E0T(末端标记)的一端(见11.2.7)。10.2第一控制子组(SEC)

第二控制子组1(SEC1)应为(01111)控制子组,它应紧接在TERM1之后(见11.2.1)。第二控制子组2(SEC2)应为(11110)控制子组,它应紧靠在TERM2之前(见11.2.7)。10.3同步控制子组(SYNC)

SYNC 应为(11111)控制子组。

10.4标记控制子组1(MARK1)

MARK1 应为(00111)控制子组。

10.5标记控制子组 2(MARK2)

MARK2应为(11100)控制于组。

10.6结束标记子组(ENDMARK)

END MARK 应为(11111)控制子组、它与 SYNC模式相同,但作用不同。11存储块

11.1数据部分

按成组编码方式,存储块的数据部分至少为18个数据字节,最多为8192个数据字节。然而,经信息交换双方同意,也可使用更大的存储块。11.2存储块结构

存储快结构取决于数据存储组的数据,其-一般结构见图2。谢同步

11.2.1前同步

MARK 1

最后-·

数据存

前同步结构见图 3

数据存储组

End mark

11.2.2 MARK1

MARK1紧接在前同步之后。

11.2.3再同步脉冲(RESYNC)

RESYNC 的结构见图 4。

11.2.4数据存储组组数 N

GB 9363~-B8

效据存诺祖

剩余存储组

RESYNC

CRC存储组

14个 SYNC

数锅存储组

MARK 2

后间步

N ≤ 158 时,END MARK 应位于最后一个数据存储组之后,剩余组之前。这种情说 F不应有RESYNC.

N>158时,应在每158个数据存储组之后插入一个RESYNC,并应在最后,个数据存储组之后插入ENDMARK。然而,如果N是158的倍数,则在最后一个数据存储组之后不应有RESYNC,而只有ENDMARK.

注,有 RESYNC 附,按顺序排列的每 158 个数据存错组前后分别放有 MARK1 和 MARK2。11.2.5剩余存储组和CRC存储组

剩余存储组和CRC存储组应紧接在ENDMARK之后。11.2.6 MARK2

MARK2 应位于 CRC存储组之后,后间步之前。11.2.7后同步

后同步结构见图5。

14个 SYNC

1111-0

11.3块间间隔

企存储块之间应有块间间隔:

标称长度;7.6 mm;

最小长度:7.1mm;

最大长度:1.6 m。

GB 9363B8

磁带的块间间隔应按5.7的规定予以抹除。11.4最大数据密度

由于每7个数据字节之后要插人一个ECC字符,把4位转换成5位,以及每158个数据存储组之后要插入RESYNC,因此,数据的最大记录密度应为最大物理记录密度356ftpmm乘上因子4158

8 ^ 5 ×160

即每毫米246个数据字节(每英寸6250个数据字节)。12磁带格式

在第一个前同步之前磁带的始端部分应具有如12.1~12.5中所规定的特定区域(见图6)。292mm最人值,241mm量小值

10mm最大值、, 38mm最小值

ARA区

第一个存鳍块

12.1密度标识区(ID脉冲)

ARA ID脉冲

电半脉冲

111:1(11111(111

111111

111111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1

111111111

43mm量小值

00100100100100100

86.36mm量大值

ID脉冲的信息模式为100100100.*,记录密度为119±12ftpmm,ID脉冲只写在磁道6上,其余磁道全部抹除。ID脉冲起始点应在BOT后缘之前,它们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43mm,并应延续到BOT后缘之后。

:12.2间隔G1

间隔G1应紧接在ID脉冲之后,其最大值为 86. 36 mm。12.3自动读出放大(ARA)区

ARA 区应由 ARA 电平脉冲及紧接其后的 ARA标识脉冲组成。12. 3. 1 ARA 电平脉冲

ARA电平脉冲紧接在间隔G1之后,它在所有磁道上的信息模式都是1111,其记录密度为

现行

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GB/T 9363-1988 信息处理 信息交换用9磁道、12.7mm(0.5in)磁带成组编码方式246cpmm(6250cpi)的格式及记录》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GB/T 9363-1988 信息处理 信息交换用9磁道、12.7mm(0.5in)磁带成组编码方式246cpmm(6250cpi)的格式及记录》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测试项目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GB/T 9363-1988 信息处理 信息交换用9磁道、12.7mm(0.5in)磁带成组编码方式246cpmm(6250cpi)的格式及记录》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