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3473
多应力联合老化实验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08-30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拉伸强度保持率:测定材料在多应力循环后轴向拉伸断裂时承受的最大应力与初始值的比值,测试条件为温度-40℃~120℃循环(周期2h)、相对湿度85%±5%、紫外光照(辐照度0.51W/m²@340nm,时间1000h),测量精度±0.5MPa。
断裂伸长率变化率:计算老化前后材料断裂时伸长量相对于初始值的百分比变化,采用哑铃型试样(标距50mm),测试速度50mm/min,温度23℃±2℃,湿度50%±5%,测量误差≤1%。
冲击强度衰减量:评估材料抗冲击性能随多应力作用的老化程度,使用摆锤式冲击试验机(冲击能量5.5J),试样尺寸80mm×10mm×4mm,测试温度23℃,计算老化后冲击强度与初始值的差值,精度±0.1J/m²。
热变形温度下降值:测定材料在一定负荷下发生形变的温度随老化的降低量,负载为1.82MPa(塑料)或0.45MPa(橡胶),升温速率2℃/min,测试范围-50℃~300℃,测量精度±1℃。
体积膨胀率:计算材料在湿热、盐雾等多应力下体积变化的百分比,采用排水法测量老化前后试样体积,试样尺寸φ25mm×50mm,浸泡介质为5%NaCl溶液(盐雾)或去离子水(湿热),温度23℃±2℃,测量误差≤0.05%。
颜色变化ΔE:通过色差仪量化材料老化前后的颜色差异,采用CIELAB色彩空间,测试波长范围380nm~780nm,光源D65,视场10°,测量精度ΔE≤0.1。
绝缘电阻衰减率:评估材料电学性能老化程度,测试电压500V(直流),测试时间60s,老化前后绝缘电阻比值即为衰减率,测试条件为温度85℃、湿度85%(RH),精度±1%。
介质损耗因数变化:测量材料在交变电场下的能量损耗随老化的改变量,频率1kHz~1MHz,电场强度1kV/mm,温度23℃~150℃,测量精度±0.0001。
耐水解性能:测定材料在高温高压水环境中化学键断裂程度,测试条件为121℃、1.05MPa(饱和蒸汽),时间1000h,通过分子量变化(GPC检测)或力学性能保留率评估,分子量测试误差≤5%。
耐化学介质腐蚀速率:计算材料在酸、碱、油类等化学介质中质量或厚度的损失速率,介质包括10%HCl、10%NaOH、变压器油(GB 2536),浸泡温度50℃±2℃,时间500h,重量测量精度±0.0001g,厚度测量精度±1μm。
检测范围
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包括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等通用塑料,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等热固性树脂,以及硅橡胶、丁腈橡胶等功能性弹性体,重点关注长期环境应力下的分子结构演变与宏观性能关联。
复合材料:涵盖玻璃纤维增强塑料(GFRP)、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芳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检测其在温度循环、湿热交变、紫外辐射等多应力下的界面结合强度、纤维分散性及基体开裂行为。
电子电器部件:包括电容器外壳(PPS、PBT)、电路板基材(FR-4)、连接器(PA66)等,重点评估多应力作用下绝缘性能、热膨胀匹配性及焊点可靠性变化。
汽车零部件:涉及轮胎橡胶(天然橡胶+炭黑)、内饰塑料(ABS、PMMA)、密封胶条(EPDM)等,检测其在光照、温湿度循环、道路盐雾等多应力下的老化寿命与功能保持率。
光伏组件:包括封装胶膜(EVA、POE)、背板(PET/TPT)、电池片封装材料等,评估紫外光照、湿热、冷热循环等多应力下的黄变指数、透光率衰减及层间剥离强度变化。
轨道交通材料:涵盖车体用玻璃钢(FRP)、轨道减震橡胶、密封用硅酮胶等,检测其在振动载荷、温湿度交变、大气腐蚀等多应力下的疲劳寿命与密封性能。
航空航天材料:包括航空电缆护套(氟橡胶)、密封圈(硅橡胶)、复合材料蒙皮(碳纤维/环氧)等,重点关注真空环境、高低温循环、辐射等多应力下的材料性能退化规律。
建筑材料:涉及防水卷材(SBS改性沥青)、外墙保温材料(XPS挤塑板)、建筑密封胶(硅酮胶)等,检测其在紫外线、雨水渗透、冻融循环等多应力下的抗渗性、粘结强度及老化寿命。
医疗器械材料:包括医用硅胶管(硅橡胶)、高分子绷带(PU)、手术器械手柄(ABS)等,评估在消毒(环氧乙烷、蒸汽)、体液侵蚀(PBS缓冲液)、温湿度循环等多应力下的生物相容性保持与机械性能变化。
包装材料:涵盖食品级塑料薄膜(PE、PET)、复合包装袋(PET/AL/PE)、药品泡罩包装(PVC/PVDC)等,检测其在光照、温湿度波动、气体渗透(O₂、CO₂)等多应力下的阻隔性能与机械强度衰减。
检测标准
ASTM D543-2020:塑料耐化学试剂的标准试验方法,规定了塑料在酸、碱、溶剂等介质中性能变化的测试流程。
ISO 188-2011: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热空气老化的标准试验方法,明确了热空气环境下橡胶性能测试的温度、时间及取样要求。
GB/T 16422.2-2014: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 第2部分:氙弧灯,规定了氙灯老化试验的辐照度控制、黑板温度、相对湿度等关键参数。
GB/T 35465.2-2017: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湿热老化试验方法,适用于复合材料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性能测试,包括拉伸、弯曲等力学性能的测定。
ASTM G154-2020:非金属材料暴露用荧光紫外设备的标准操作方法,规定了荧光紫外灯(UVA-340、UVB-313)的波长分布、辐照度控制及测试周期要求。
IEC 60068-2-14-2009:环境试验 第2-14部分:振动(正弦)试验,适用于电子电器部件在振动应力下的性能评估,包括频率范围、加速度幅值等参数。
GB/T 2423.3-2016: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规定了恒定湿热环境下材料性能测试的温湿度条件(40℃/93%RH或85℃/85%RH)及持续时间。
ASTM D4329-2020:塑料暴露于荧光紫外(UV)和冷凝设备的标准试验方法,明确了紫外-冷凝循环试验的周期设置(如8h UV+4h冷凝)及性能评价指标。
ISO 11343-2012:塑料的动态机械性能测试方法,适用于材料在温度循环、机械振动等多应力下的储能模量、损耗因子等参数测定。
GB/T 13663.2-2018:给水用聚乙烯(PE)管道系统 第2部分:管材,规定了PE管材在长期静液压、温度循环等多应力下的耐久性测试方法及评价标准。
检测仪器
高低温湿热交变试验箱:具备温度(-70℃~180℃)、湿度(10%RH~98%RH)独立控制功能,可设置多阶段温湿度循环程序(如-40℃→85℃→-40℃,周期4h),用于模拟多应力环境下的材料老化条件。
氙灯老化试验箱:配置氙弧灯(功率6.5kW)及滤光片组(模拟太阳光谱),辐照度控制范围0.35W/m²~1.5W/m²(340nm),配备黑板温度传感器(精度±0.5℃)和相对湿度控制系统(精度±3%RH),用于评估材料的光老化性能。
盐雾腐蚀试验箱:采用压缩空气雾化5%NaCl溶液(pH 6.5~7.2),喷雾压力0.08MPa~0.12MPa,盐雾沉降量1.0mL/80cm²·h,箱内温度35℃±2℃,用于测试材料的耐盐雾腐蚀能力。
万能材料试验机:配备拉伸、弯曲、压缩等多种夹具,最大试验力50kN,位移分辨率0.001mm,测试速度0.001mm/min~500mm/min,可精确测量材料老化前后的力学性能变化(如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波数范围400cm⁻¹~4000cm⁻¹,分辨率0.5cm⁻¹,配备衰减全反射(ATR)附件,用于分析材料老化过程中化学键(如C=O、C-O)的断裂或形成,定性表征分子结构变化。
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温度范围-190℃~600℃,频率范围0.01Hz~100Hz,力值范围0.001N~100N,可测量材料在温度循环或多应力下的储能模量(E')、损耗因子(tanδ),评估其热机械性能演变。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波长范围190nm~1100nm,带宽≤2nm,配备积分球附件,用于测量材料老化前后的透光率(T)和吸光度(A),计算颜色变化ΔE(CIELAB)及黄变指数(YI)。
体积电阻率测试仪:测试电压10V~1000V(直流),测量范围10⁶Ω·cm~10¹⁶Ω·cm,精度±2%,配备平行电极(间距2mm,直径20mm),用于评估材料在湿热、盐雾等多应力下的绝缘性能变化。
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温度范围-90℃~550℃,热流精度±0.1mW,配备自动进样器,可分析材料老化过程中的结晶度变化、玻璃化转变温度(Tg)偏移及热分解行为。
机械冲击试验机:冲击能量范围5J~50J,摆锤角度范围0°~150°,测试速度5m/s~15m/s,配备高低温环境箱(-60℃~150℃),用于评估材料在多应力预处理后的抗冲击韧性变化。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内部气压密封试验检测
下一篇:憎水性分级评估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