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照肿胀原位监测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8-30  

本文阐述辐照肿胀原位监测检测技术,涵盖微观结构演变分析、热力学参数耦合测量及多尺度表征方法。通过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原子力显微镜三维重构等技术,实现对材料在辐射环境下体积变化、晶格畸变及元素扩散的定量表征,为核反应堆材料寿命评估提供关键数据支撑。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微观形貌分析:采用扫描探针显微镜获取表面三维形貌,分辨率达0.1nm;测量范围0.01μm³~100mm²;执行速率≥50帧/秒。

晶格常数变化:基于X射线衍射仪进行(111)/(200)晶面间距测定,测量误差≤0.002Å;温度控制精度±0.5℃;应变量程±5%。

元素偏析程度:运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确定成分分布,空间分辨率50nm;定量分析误差<1.5%;检测元素范围Be-U。

相位转变监测: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捕获相变潜热,温度范围-196℃~2000℃;热流灵敏度0.1μW;升温速率0.1~100℃/min。

残余应力分布:基于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法计算应力张量,穿透深度50μm~5mm;应力分辨率20MPa;采样间隔0.01°。

密度变化率:采用阿基米德排水法结合γ射线透射测量,精度±0.5mg/cm³;体积测量范围0.1cm³~1000cm³;温度补偿±25℃。

位错密度演化: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纳米线衍射分析,分辨率0.1nm;成像放大倍数5000~1000000倍;衍射斑采集角度±1.5°。

蠕变速率测定:执行恒载荷蠕变试验,应力加载范围0.1~200MPa;应变测量精度1με;温度稳定性±1℃。

辐射诱导析出:利用能谱仪进行第二相粒子计数,检测限0.1at%;粒子尺寸分辨5nm;采集时间≥300s。

膨胀系数:采用顶杆式膨胀仪测量线膨胀量,温度范围20℃~1200℃;位移分辨率0.1μm;升温速率0.5~20℃/min。

氢脆敏感性:执行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应变速率范围10⁻⁶~10⁻³s⁻¹;氢含量检测限0.1ppm;裂纹扩展速率测量精度0.01mm/cycle。

检测范围

核反应堆燃料包壳:锆合金管材在快中子辐照下的肿胀行为分析;服役温度300~350℃;辐照通量1×10²¹n/m²。

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镍基高温合金在热-辐射耦合环境下的组织稳定性评估;工作温度600~1000℃;累积辐照剂量≥100dpa。

核聚变装置第一壁:钨铜复合材料在氘氚等离子体辐照中的肿胀速率测定;中子能量0.1~14MeV;热负荷循环周期1000次。

放射治疗设备部件:钛合金植入物在高能X射线辐照后的几何形貌变化;吸收剂量范围2~40Gy;扫描电镜观察尺度10nm~100μm。

航天器太阳帆板: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在紫外辐射下的层间膨胀分析;辐射剂量率10⁻⁵~10⁻³Gy/s;光谱范围200~400nm。

核燃料后处理设备:不锈钢管道在γ射线辐照环境中的蠕变-肿胀耦合变形;累积剂量5×10⁶Gy;温度波动±15℃。

中子活化分析样品:铝基合金在中子辐照后的元素活化产额测定;中子通量2×10¹³n/cm²·s;活化时间≥24h。

辐射探测器件:锗半导体探测器在电离辐射下的晶格损伤表征;位移损伤剂量≥10¹⁵n/cm²;载流子寿命变化率测量精度5%。

核设施结构材料:低活化钢在混合粒子辐照中的微观肿胀机制研究;质子/重离子混合束流;损伤剂量≥500dpa。

放射性药物容器:硼硅酸盐玻璃在β射线辐照下的体积稳定性测试;辐射剂量率10⁻⁴~10⁻²Gy/min;透射率变化检测限0.1%。

检测标准

ASTM E2714-13:使用膨胀计进行辐照肿胀测量的标准试验方法。

ISO 21432:2020:核材料辐照效应试验方法通则。

GB/T 16560-2017:金属材料辐照肿胀试验方法。

ASTM E915-19:中子引起的金属肿胀测量的标准实施规程。

ISO 17075-1:2016:金属材料辐照效应-第1部分:单轴应变法测定肿胀。

GB/T 33345-2016:核燃料包壳管辐照肿胀试验方法。

ASTM E521-14:快中子辐照引起的金属肿胀和脆化的试验方法。

ISO 18532:2015:核反应堆材料微观结构变化的辐照后分析。

GB/T 25493-2010:压水堆燃料包壳材料辐照肿胀试验方法。

ASTM E1856-14:使用小冲杆试验机测定辐照后金属的力学性能。

检测仪器

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仪:配备12keV单色器与二维探测器阵列,可实现原位应变测量;空间分辨率≤5μm;角分辨率Δθ/θ≤1×10⁻⁴。

聚焦离子束-透射电子显微镜联用系统:离子束加工精度±5nm;TEM分辨率0.08nm;支持辐照样品的原位微结构演变观测。

原子力显微镜-拉曼光谱联用仪:纳米级三维形貌成像分辨率0.1nm;拉曼光谱波数分辨率0.5cm⁻¹;适用于辐照损伤区的微区表征。

高精度热膨胀仪:采用激光干涉位移测量系统,温度控制精度±0.1℃;测量范围-196℃~2000℃;位移分辨率0.1nm。

多通道辐照肿胀监测系统:集成16路电容位移传感器,采样频率10kHz;测量精度±0.5μm;支持高温高压环境原位监测。

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仪:空间分辨率≤10μm;元素检测限0.1ppm;适用于辐照后材料成分分布的快速制图。

数字图像相关系统:采用双相机三维测量技术,应变测量精度10με;视场范围5mm×5mm~500mm×500mm;适用于宏观变形场分析。

热机械分析仪:配备辐射屏蔽样品仓,温度范围-150℃~1600℃;力值范围0.001N~100N;支持辐照环境模拟测试。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二次电子分辨率0.6nm;背散射电子分辨率1.5nm;配备EBSD探测器实现晶粒取向分析。

核辐射监测仪:NaI(Tl)探测器能量分辨率≤7%@662keV;剂量率范围1μGy/h~100mGy/h;支持辐照剂量实时记录。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