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41299
紧压茶香气强度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09-15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挥发性化合物分析:通过提取茶叶中的挥发性有机成分,识别并量化关键香气物质如醛类、醇类,确保检测覆盖主要香气因子,避免遗漏影响强度评估的核心组分。
香气阈值测定:确定不同香气成分的最低可感知浓度,建立标准阈值数据库,用于校准检测仪器和感官评价,保证强度评分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香气强度评分:采用标准感官评价方法,由训练有素的评价员对香气强度进行量化打分,结合统计工具分析数据离散度,确保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
样品前处理优化:规范茶叶粉碎、萃取和保存流程,控制温度、湿度等变量,减少样品降解对香气成分的影响,提高检测数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香气成分定量:使用色谱技术精确测量特定香气化合物的含量,建立浓度与强度关联模型,为茶叶品质分级提供定量依据,避免主观偏差。
感官评价一致性:实施评价员培训与校准程序,通过盲测和重复测试验证结果一致性,降低人为因素对香气强度判定的干扰。
香气稳定性测试:评估茶叶在不同储存条件下的香气变化,监测温度、光照等因素的影响,确定香气强度衰减规律,指导储存优化。
环境因素影响分析:研究湿度、温度等环境变量对香气释放的影响,建立校正因子,确保检测在标准条件下进行,减少外部干扰。
香气释放动力学:分析茶叶冲泡过程中香气成分的释放速率和模式,模拟实际使用场景,评估强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香气与品质关联研究:通过多变量分析建立香气强度与茶叶感官品质的数学模型,为质量控制提供科学支撑,避免孤立评价。
检测范围
普洱茶紧压制品:包括生茶和熟茶压制成的饼状或砖状产品,香气强度检测评估其陈化过程中的变化,指导储存和品质控制。
黑茶紧压制品:如安化黑茶压制成的块状或柱状产品,检测重点在于发酵后香气的稳定性和强度,确保风味一致性。
砖茶制品:包括青砖茶和米砖茶等压制产品,通过检测评估压制工艺对香气释放的影响,优化生产流程。
沱茶制品:如云南沱茶压制成的碗状产品,香气强度检测关注冲泡时的释放特性,为消费者体验提供依据。
饼茶制品:包括白茶饼和绿茶饼等压制产品,检测评估不同茶叶类型在压制后的香气保留度,指导加工改进。
花茶紧压制品:如茉莉花茶压制成的块状产品,香气强度检测分析花香与茶香的融合程度,确保品质均衡。
绿茶紧压制品:如龙井茶压制成的饼状产品,检测重点在于新鲜度对香气强度的影响,评估储存条件。
乌龙茶紧压制品:如铁观音压制成的球状产品,香气强度检测评估烘焙工艺对香气稳定性的作用,优化加工参数。
白茶紧压制品:如白牡丹压制成的饼状产品,检测分析轻微发酵后的香气变化,确保自然风味的保留。
黄茶紧压制品:如君山银针压制成的块状产品,香气强度检测关注闷黄工艺对香气成分的影响,指导工艺标准化。
检测标准
ISO5492:2008Sensoryanalysis—Vocabulary:定义了香气强度等感官评价术语,确保检测中使用统一语言和概念,避免歧义。
GB/T18798.1-2008Tea—Determinationofsensoryproperties:规定了茶叶感官评价方法,包括香气强度评分流程,适用于紧压茶的标准化检测。
ASTME679-04JianCePracticeforDeterminationofOdorandTasteThresholdsByaForced-ChoiceAscendingConcentrationSeriesMethodofLimits:提供了香气阈值测定方法,用于校准仪器和感官评价,确保强度评估的准确性。
GB/T23776-2009Teasensoryevaluationmethod:详细说明了茶叶感官评价程序,包括香气强度打分标准,为检测提供操作指南。
ISO8586:2012Sensoryanalysis—Generalguidelinesfortheselection,trainingandmonitoringofselectedassessorsandexpertsensoryassessors:规范了评价员选拔和培训要求,确保香气强度感官评价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检测仪器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结合分离和鉴定功能,精确分析茶叶挥发性化合物组成,在本检测中用于定量香气成分浓度,支持强度评估。
电子鼻系统:模拟人类嗅觉传感器阵列,快速识别香气模式,在本检测中用于初筛香气强度差异,提高检测效率。
嗅觉仪:控制香气释放浓度和流量,进行阈值测定,在本检测中用于校准感官评价,确保强度评分的客观性。
恒温恒湿箱:维持样品储存环境稳定,控制温度和湿度变量,在本检测中用于模拟不同条件对香气强度的影响研究。
样品研磨机:均匀粉碎茶叶样品,确保萃取一致性,在本检测中用于前处理步骤,减少粒度差异对香气提取的干扰。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剥离剂沉降速率检测
下一篇:涂层材料耐候性加速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