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17
大豆棒体外消化率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09-18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蛋白质体外消化率检测:测定大豆棒中蛋白质在模拟胃液和肠液环境中的水解程度,通过氮释放量计算消化率,评估蛋白质的生物可利用性和营养价值。
脂肪消化率检测:分析大豆棒中脂肪在消化酶作用下的分解效率,通过甘油和脂肪酸释放量量化消化率,反映脂肪的吸收特性。
碳水化合物消化率检测:评估大豆棒中碳水化合物在体外消化过程中的降解情况,使用还原糖测定法计算消化率,指示能量释放效率。
膳食纤维消化率检测:测定大豆棒中膳食纤维在模拟消化液中的残留量,通过重量法或酶解法分析其不可消化部分,评估纤维的生理作用。
氨基酸释放率检测:量化大豆棒在消化过程中氨基酸的释放动力学,使用色谱法分离和测定各类氨基酸,反映蛋白质的消化质量。
pH变化监测:记录体外消化模拟过程中消化液pH值的动态变化,确保胃酸和肠液pH条件符合标准,影响酶活性和消化效率。
酶活性控制检测:监测消化酶如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在反应中的活性稳定性,通过比色法或荧光法确保酶解条件一致。
消化产物分子量分析:使用凝胶电泳或色谱技术分析消化后产物的分子量分布,评估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降解程度。
矿物质溶出率检测:测定大豆棒中矿物质如钙和铁在消化过程中的释放量,通过原子吸收光谱法评估其生物可及性。
抗营养因子降解检测:分析大豆棒中胰蛋白酶抑制剂和植酸等抗营养因子在消化后的残留水平,评估其通过消化降低的程度。
消化速率常数计算:通过动力学模型计算大豆棒营养成分的消化速率常数,反映消化过程的快慢和效率。
检测范围
大豆棒基础样品:针对纯大豆成分制成的棒状食品,评估其在不同消化条件下的营养释放特性,用于基础营养研究。
添加谷物大豆棒:包含燕麦或小麦等谷物的大豆棒产品,检测其复合成分对整体消化率的影响,适用于混合食品评估。
高蛋白强化大豆棒:富含额外蛋白质来源的大豆棒,测定其蛋白质消化效率和氨基酸评分,用于运动营养品分析。
低脂型大豆棒:脂肪含量较低的大豆棒样品,评估其脂肪消化率和能量释放模式,适合健康食品应用。
纤维增强大豆棒:添加膳食纤维的大豆棒,检测纤维部分的可溶性和不可溶性消化行为,用于功能性食品研究。
儿童营养大豆棒:专为儿童设计的大豆棒产品,评估其易于消化的特性和营养吸收效率,支持儿科营养开发。
老年食品大豆棒:针对老年人营养需求的大豆棒,测定其软质结构和消化适应性,用于银发族食品测试。
宠物饲料大豆棒:应用于宠物食品的大豆棒形式,评估其在不同动物消化模拟下的营养利用率,支持饲料工业。
临床营养大豆棒:用于医疗或康复场景的大豆棒,检测其易消化性和营养支持效果,适用于特殊膳食评估。
有机认证大豆棒:采用有机大豆制成的棒状产品,评估其消化率与常规产品的差异,用于有机食品验证。
转基因大豆棒:基于转基因大豆原料的棒状食品,测定其消化特性和安全性指标,支持生物技术食品分析。
检测标准
ISO 26642:2010《食品 体外消化率测定方法》:国际标准规定了食品体外消化模拟的基本流程和条件,包括酶浓度、pH控制和取样时间,适用于大豆棒等固体食品的消化率评估。
GB/T 5009.XX-202X《食品中营养成分体外消化率测定》:中国国家标准提供了体外消化率的测试方法和计算公式,涵盖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分析,确保检测一致性。
ASTM E1758-2020《体外消化模拟标准指南》: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指导体外消化系统的设置和验证,包括温度控制和酶活监测,适用于大豆棒等食品测试。
ISO 6867:2022《动物饲料 体外消化率测定》:国际标准针对饲料产品的体外消化测试,可扩展应用于大豆棒在饲料领域的评估,规范了消化液配制和结果解读。
GB/T 22489-202X《食品中膳食纤维体外消化测定法》:中国国家标准专注于膳食纤维的体外消化测试方法,通过酶解和过滤步骤计算消化率,适用于大豆棒纤维分析。
检测仪器
体外消化模拟系统:集成温度控制(范围25-50°C)、pH自动调节(精度±0.1)和搅拌功能的设备,模拟人体胃和肠的消化环境,用于大豆棒的逐步酶解和样品采集。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具备波长扫描(范围190-800nm)和吸光度测量功能的仪器,通过比色法定量消化产物如还原糖或氨基酸,支持消化率计算。
高效液相色谱仪:采用色谱分离技术分析消化液中的特定成分,如氨基酸或维生素,提供高分辨率数据以评估大豆棒的营养释放效率。
离心机:提供高速旋转(最高10000rpm)以分离消化后的固体残留物和液体部分,通过重量法或上清液分析确定消化程度。
pH计:精确测量消化液pH值(精度±0.01),确保胃酸和肠液阶段的条件符合标准要求,影响酶活性和消化准确性。
恒温水浴锅:维持消化反应温度在37°C±0.5°C的稳定环境,模拟体内条件,确保大豆棒消化过程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门窗五金CAE检测
下一篇:绝缘漆热传导系数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