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面乳香精致敏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9-26  

本文系统介绍洁面乳中香精致敏检测的专业流程,涵盖关键检测项目、适用产品范围、参考标准及使用仪器。检测重点包括皮肤刺激性、过敏性反应及化学成分分析,确保评估香精成分的潜在致敏风险,为产品安全性提供客观依据。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皮肤刺激性测试:通过体外模型或动物实验评估香精成分对皮肤组织的直接刺激作用,测量红肿、水肿等反应程度,以确定成分的刺激性等级,为安全性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过敏性反应评估:采用局部淋巴结试验或人体斑贴试验方法,检测香精成分诱发迟发型超敏反应的能力,观察皮肤炎症指标变化,评估致敏潜力及风险等级。

香精成分定性分析:利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洁面乳中香精组分进行分离与鉴定,明确各成分化学结构及存在形式,为致敏原溯源提供准确信息支持。

致敏原含量测定:定量分析香精中已知致敏原如柠檬烯、芳樟醇等特定化合物的浓度,通过标准曲线法计算含量,确保其低于法规限值以控制风险。

细胞毒性测试:使用人体角质形成细胞系进行体外培养,暴露于香精提取物后检测细胞存活率及形态变化,评估成分对皮肤细胞的直接毒性影响。

人体斑贴试验:招募志愿者进行封闭式皮肤贴敷,观察接触香精样品后48-72小时内的皮肤反应,根据国际标准分级记录红斑、水肿等过敏症状。

光毒性检测:结合紫外线照射条件测试香精成分的光敏性,通过3T3中性红摄取试验评估光照下成分对细胞的损伤潜力,预防光过敏反应发生。

皮肤渗透性评估:采用Franz扩散池模拟皮肤屏障,测量香精成分经皮吸收速率及累积量,分析其渗透动力学以评估系统性暴露风险。

稳定性测试:将洁面乳样品置于加速老化条件下,定期检测香精致敏性指标的变化,评估产品贮存期间致敏风险的稳定性与一致性。

微生物限度检查:对含香精的洁面乳进行微生物污染检测,包括菌落总数及特定致病菌筛查,避免微生物代谢物引入额外致敏因素。

检测范围

水性洁面乳:以水为主要基质的清洁产品,香精添加量较低但需重点检测溶解性致敏原,适用于日常护肤场景的致敏风险评估。

油性洁面乳:富含油脂成分的卸妆型产品,香精在油相中分布均匀,检测需关注脂溶性致敏原的渗透性与刺激性表现。

泡沫洁面乳:通过起泡剂产生丰富泡沫的剂型,香精可能影响泡沫稳定性,检测重点为表面活性剂与香精交互致敏效应。

凝胶状洁面乳:透明凝胶质地产品,香精分散于高分子基质中,需评估凝胶载体对致敏原释放速率的影响及局部累积风险。

敏感肌专用洁面乳:针对易过敏人群设计的低刺激配方,香精致敏检测标准更为严格,要求致敏原含量接近零容忍水平。

儿童用洁面乳:适用于婴幼儿及儿童皮肤的产品,香精检测需结合年龄特异性皮肤屏障脆弱性,进行强化过敏性筛查。

男士洁面乳:常添加清凉型香精,检测需关注薄荷醇等成分的潜在刺激性及与剃须后皮肤兼容性评估。

有机天然洁面乳:宣称含植物提取香精的产品,检测重点为天然来源致敏原如精油组分的复杂性与协同致敏作用。

功能性洁面乳:兼具祛痘、美白等附加功能的产品,香精与活性成分相互作用可能加剧致敏性,需进行复合因素检测。

旅行装洁面乳:小容量便携式产品,包装材料与频繁开启可能影响香精稳定性,检测需涵盖使用场景下的致敏风险变化。

检测标准

ISO 10993-10:2021《医疗器械的生物学评价 第10部分:刺激与皮肤致敏试验》:提供了皮肤刺激性及过敏性测试的标准化方法,适用于化妆品香精的体外与体内评估,明确试验条件、观察指标及结果判定准则。

GB/T 7917-2015《化妆品安全性评价规范》:中国国家标准规定化妆品原料及成品的安全性测试要求,包含香精致敏性检测的试验设计、剂量设置及风险评估规范。

ISO 22716:2007《化妆品良好生产规范》:国际标准涵盖化妆品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要求香精添加环节进行致敏原监控,确保产品一致性及 traceability。

GB/T 30941-2014《化妆品中禁用物质清单》:列出化妆品中禁止使用的致敏性物质,检测需参照该标准筛查香精中违禁成分,保障合规性。

OECD TG 406《皮肤致敏性:局部淋巴结试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的测试指南,规范动物实验方法用于香精致敏潜力评估,强调减少、优化动物使用原则。

ISO 11930:2019《化妆品微生物学评价》:标准涉及微生物对产品安全性的影响,要求香精检测时同步评估微生物污染引入的间接致敏风险。

GB/T 37625-2019《化妆品中致敏原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中国标准规定香精中26种致敏原的检测方法,详细描述样品前处理、仪器参数及定量限要求。

EU Cosmetics Regulation (EC) No 1223/2009:欧盟化妆品法规附录列出26种需标注的香精致敏原,检测需据此进行含量测定及标签符合性验证。

ASTM E2521-13《体外皮肤刺激性的标准试验方法》: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提供重建人体表皮模型用于香精刺激性测试的流程,减少动物实验依赖。

GB/T 35826-2018《化妆品安全性评价人体斑贴试验法》:中国国家标准规范人体试验的伦理要求、样本量计算及结果统计方法,确保香精致敏检测的伦理与科学有效性。

检测仪器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结合色谱分离与质谱鉴定功能,用于香精中挥发性致敏原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检测限达微克级,确保成分筛查的准确性。

高效液相色谱仪:采用高压泵驱动流动相分离非挥发性香精组分,配备紫外检测器测量致敏原含量,适用于热不稳定化合物的精确分析。

细胞培养箱:提供恒温恒湿环境用于体外细胞毒性测试,维持角质形成细胞活性,模拟香精暴露后细胞反应,评估间接致敏效应。

皮肤刺激测试仪:集成温度控制与样品施加功能,通过机械臂模拟皮肤接触条件,自动记录刺激评分,提高检测效率与一致性。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香精样品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用于快速筛查已知致敏原的浓度,辅助高通量初筛检测流程。

Franz扩散池系统:模拟人体皮肤渗透过程的装置,通过接收池收集渗透成分,结合色谱分析评估香精致敏原的经皮吸收风险。

微生物检测系统:包括培养箱、菌落计数仪等模块,进行洁面乳微生物限度检查,防止污染性致敏因素干扰香精安全性评价。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上一篇:轴向载荷检测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