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材穿刺强度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10-01  

包材穿刺强度检测是评估包装材料抵抗尖锐物体刺穿能力的重要测试方法,通过模拟实际使用中的穿刺场景,测量材料的最大穿刺力和变形行为。检测过程需严格控制测试速度、穿刺头几何形状和环境条件,确保数据准确反映材料的抗穿刺性能,为包装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静态穿刺强度测试:通过恒定速度的穿刺头刺穿试样,记录材料破裂时的最大力值,评估材料在准静态条件下的抗穿刺能力,适用于比较不同材料的基砶性能。

动态穿刺冲击测试:模拟高速冲击场景,使用落锤或摆锤装置进行穿刺,测量能量吸收和穿刺力,反映材料在突发外力下的防护性能。

穿刺速度影响测试:在不同速度下进行穿刺实验,分析速度变化对穿刺强度和材料失效模式的影响,为实际应用条件提供数据支持。

穿刺角度测试:调整穿刺头与试样表面的夹角,研究角度偏差对穿刺力分布和材料破坏机理的作用,优化包装设计参数。

温度影响测试: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中进行穿刺,评估温度变化对材料韧性和脆性的影响,确保包装在极端条件下的可靠性。

湿度影响测试:控制环境湿度水平,检测吸湿性材料在潮湿状态下的穿刺强度变化,预防因湿度导致的性能衰减。

样品厚度影响测试:使用不同厚度的试样进行穿刺,分析厚度与穿刺强度的相关性,为材料选型提供厚度优化建议。

穿刺头形状测试:采用圆锥形、球形或尖刺状穿刺头,比较不同几何形状对穿刺力和材料破坏形式的影响,模拟多样实际风险。

循环穿刺测试:对同一区域进行多次穿刺,评估材料在重复应力下的疲劳性能和强度保留率,预测长期使用耐久性。

穿刺后强度保留测试:测量材料穿刺破损后的剩余强度,分析损伤扩展程度,为包装安全边际提供量化指标。

检测范围

食品包装塑料薄膜:用于保鲜膜、袋装食品等轻质包装,需抵抗尖锐食品边缘刺穿,穿刺强度不足易导致内容物泄漏。

工业用编织袋:承载化肥、建材等重物,运输中易受硬物刺伤,高穿刺强度可防止袋体破裂造成损失。

医药包装泡罩材料:保护药片免受外力刺穿,要求材料具有均匀的穿刺抵抗力,确保药品卫生和安全。

电子产品缓冲泡沫:用于包装精密器件,需缓冲尖锐部件冲击,穿刺测试评估泡沫抗刺穿性能和防护效果。

物流运输纸箱:外层纸板在堆叠中易被尖锐物刺破,检测穿刺强度可优化纸箱结构和材料复合方式。

农业地膜材料:覆盖土壤时可能被石块或工具刺穿,高强度地膜可延长使用寿命,减少更换频率。

汽车内饰包覆材料:座椅和面板包覆层需抵抗日常使用中的尖锐物刺伤,检测确保美观和功能性。

军用防护包装:用于装备运输,要求极高穿刺强度以抵御恶劣环境中的刺穿风险,保障物资完整性。

化妆品软管包装:铝塑复合管体需防止使用中刺漏,穿刺测试验证材料密封性和耐久性。

建筑防水卷材:屋面防水层可能被施工工具刺穿,检测穿刺强度可预防渗漏问题,提升工程质量。

检测标准

ASTM D1709-2022《塑料薄膜抗穿刺性能的标准测试方法》:规定了使用标准穿刺头以恒定速度刺穿薄膜试样的程序,适用于比较不同塑料材料的抗穿刺力值。

ISO 3036:2015《纸和纸板 穿刺强度的测定》:国际标准中描述了纸板类材料在特定条件下的穿刺测试方法,包括试样尺寸和结果计算规则。

GB/T 10004-2008《包装材料 塑料薄膜和薄片抗穿刺性能的测定》:中国国家标准采用类似国际方法,明确穿刺速度、头型等参数,确保测试一致性。

ASTM F1306-2021《软包装材料抗慢速穿刺的标准测试方法》:针对软质包装设计,模拟慢速刺穿场景,评估材料在运输中的防护能力。

ISO 7765-2:2020《塑料薄膜和薄片 抗穿刺性的测定 第2部分:仪器穿刺试验》:补充了仪器化测试细节,强调数据采集精度和环境影响控制。

GB/T 21302-2007《包装用复合膜、袋通则》:包含穿刺强度作为复合包装材料的必检项目,规范测试条件与合格指标。

检测仪器

电子万能试验机:配备穿刺夹具和力值传感器,可精确控制穿刺速度并记录力-位移曲线,用于静态穿刺测试,提供高精度数据输出。

落锤冲击试验机:通过重锤自由落体冲击试样,测量穿刺能量和最大力,模拟动态穿刺场景,评估材料抗冲击性能

恒温恒湿:集成于测试系统,控制环境温湿度,确保穿刺实验在标准条件下进行,减少外部变量干扰。

穿刺测试夹具:专用夹具固定试样并引导穿刺头运动,支持不同角度和头型更换,实现多样化测试需求。

数据采集系统:连接传感器实时采集力、位移和时间数据,进行软件分析生成报告,提高测试效率和准确性。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