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50725
塑胶成分未知物剖析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10-07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成分定性分析:利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等技术识别塑料样品中的聚合物类型、添加剂及杂质成分,为后续定量分析提供基础化学结构信息。
成分定量分析:通过色谱法或光谱法测定塑料中各组分的具体含量,包括聚合物主链、增塑剂及填料比例,确保材料配比准确评估。
热重分析:监测样品在程序控温下的质量变化,用于评估塑料的热稳定性、分解温度及挥发分含量,识别材料热降解行为。
差示扫描量热法:测量样品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的热流变化,确定塑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熔融温度及结晶度,评估热性能。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基于红外吸收光谱鉴定塑料中的官能团和化学键,快速定性聚合物类型及添加剂,支持非破坏性初步筛查。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结合色谱分离和质谱检测,用于塑料中挥发性有机物、添加剂及降解产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提高检测灵敏度。
元素分析:测定塑料样品中的碳、氢、氮、氧等元素含量,评估材料纯度及潜在有害元素如卤素的存在。
分子量分布测定:通过凝胶渗透色谱等技术分析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布,影响材料的机械性能和加工特性。
熔融指数测试:在标准条件下测量塑料熔体的流动速率,评估加工流动性及分子链结构,适用于质量控制。
有害物质筛查:检测塑料中重金属、塑化剂及阻燃剂等受限物质,确保材料符合环保法规和安全性要求。
检测范围
聚乙烯材料:广泛用于包装薄膜、容器等制品,需分析其密度、分子量及添加剂以确保耐化学性和机械强度。
聚丙烯制品:常见于汽车部件、家电外壳,检测重点为热稳定性、抗冲击性及色粉分散均匀性。
聚氯乙烯产品:应用于建材、电线绝缘层,需测定增塑剂含量、热降解产物及氯元素以评估安全性。
汽车塑料部件:包括内饰、保险杠等,分析耐候性、抗老化性能及有害物质释放,保障行车安全。
电子电器外壳:如电脑壳体、连接器,检测阻燃等级、尺寸稳定性及电气绝缘性能,防止故障风险。
食品包装材料:涉及塑料袋、容器,必须筛查迁移性物质、重金属残留,确保食品接触安全。
医疗器械用塑料:如注射器、导管,需严格检测生物相容性、无菌性及化学惰性,符合医疗标准。
建筑用塑料材料:包括管道、隔热板,分析耐紫外线、抗蠕变及防火性能,提升使用寿命。
玩具用塑料:针对儿童产品,检测邻苯二甲酸酯等有害物质,防止健康危害,满足玩具安全法规。
回收塑料材料:来自废弃物再生,需鉴别污染物、降解程度及成分一致性,保证回收质量。
检测标准
ASTM D1238-2020《塑料熔体流动速率测试标准方法》:规定热塑性塑料在特定温度压力下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测定,用于评估加工流动性。
ISO 1133-2023《塑料热塑性材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的测定》:国际标准提供熔融指数测试程序,确保材料批次间一致性比较。
GB/T 1040.2-2022《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模塑和挤塑塑料的试验条件》:中国国家标准规范塑料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等机械性能测试方法。
ASTM D7209-2021《塑料中重金属含量的测试方法》:用于测定塑料样品中铅、镉等重金属元素,支持环保合规评估。
ISO 1183-1:2019《塑料密度测定方法第1部分:浸渍法》:提供塑料密度测量技术,辅助材料鉴别和质量控制。
GB/T 9345-2020《塑料灰分的测定》:规定塑料样品灼烧后残渣量测试,评估无机填料含量及纯度。
ASTM D6400-2022《塑料需氧生物降解性的标准规范》:涵盖可降解塑料的生物降解性能测试,适用于环保材料评估。
ISO 172-2021《塑料燃烧性能的测定》:规范塑料阻燃等级测试方法,确保材料防火安全性。
检测仪器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利用红外吸收原理对样品进行快速无损分析,可鉴定聚合物化学结构及官能团,在本检测中用于未知塑料的初步定性识别。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结合色谱分离和质谱检测功能,实现复杂混合物中挥发性成分的高灵敏度分析,适用于塑料添加剂及降解产物的定性和定量检测。
热重分析仪:测量样品在控温条件下的质量变化,精度可达微克级,用于评估塑料的热稳定性、分解特性及填料含量。
差示扫描量热仪:监测样品与参比物间的热流差,确定塑料的相变温度和热历史,在本检测中用于分析结晶行为及玻璃化转变。
元素分析仪:通过燃烧或化学方法测定样品中元素含量,检测限低至ppm级,适用于塑料中碳、氢、氮等元素的定量分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过滤法检测
下一篇:蒸发残留量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