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和力常数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10-09  

亲和力常数检测是定量评估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强度的关键分析技术,涉及结合动力学和解离动力学的精确测定。检测过程需确保实验条件的严格控制,包括温度、pH值和缓冲液组成,以保障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主要检测要点涵盖结合速率常数、解离速率常数及平衡解离常数的计算与分析。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结合速率常数测定:通过实时监测分子结合过程,计算单位时间内结合事件的发生频率,用于评估相互作用初始阶段的快慢特性,确保数据反映动态结合行为。

解离速率常数测定:分析结合分子在特定条件下的分离速率,提供解离过程的定量参数,有助于理解相互作用的稳定性与持久性。

平衡解离常数计算:基于结合与解离速率常数的比值,确定分子间相互作用的亲和力强度,为药物筛选和生物标志物研究提供关键指标。

等温滴定量热法检测:测量分子结合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变化,直接获取热力学参数,用于评估相互作用的焓变和熵变贡献。

表面等离子共振检测:利用光学传感技术实时监测分子结合事件,提供无标记的动力学数据,适用于高通量筛选和精准定量分析。

生物层干涉检测:通过光干涉原理检测分子结合引起的厚度变化,实现实时、高灵敏度的相互作用分析,常用于抗体亲和力评估。

荧光偏振检测:基于荧光标记分子的偏振变化,间接测定结合常数,适用于小分子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快速筛查。

放射性配体结合检测: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配体,通过计数放射性信号定量结合事件,传统方法用于高灵敏度亲和力测定。

酶联免疫吸附检测:结合酶标抗体与底物反应,间接量化分子结合强度,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生物制剂验证。

微量热泳动检测:利用温度梯度下的分子迁移变化,检测结合引起的尺寸或电荷差异,适用于复杂样品中的相互作用研究。

检测范围

抗体-抗原相互作用分析:应用于免疫学研究和诊断试剂开发,评估特异性结合强度以优化抗体性能和检测灵敏度。

药物-受体结合研究:用于药物筛选和药效评估,测定小分子与靶点受体的亲和力,指导先导化合物优化。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检测:涉及信号通路和细胞功能研究,量化复合物形成常数以揭示生物学机制。

核酸-配体结合分析:专注于基因调控和 therapeutics 开发,测定DNA或RNA与配体的结合亲和力。

细胞表面受体检测:用于免疫细胞和癌症研究,评估受体与配体相互作用的动力学参数。

疫苗开发中的抗原亲和力验证:确保疫苗组分与免疫细胞的高效结合,提升疫苗效力和安全性评估。

诊断试剂盒性能验证:涉及体外诊断设备校准,通过亲和力常数确保检测试剂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生物传感器校准应用:用于环境监测和医疗设备,优化传感器响应基于分子相互作用强度。

环境污染物生物检测:测定污染物与生物分子的亲和力,评估生态风险和毒性效应。

食品过敏原识别研究:分析过敏原与免疫球蛋白的结合特性,支持食品安全标准和过敏预防。

检测标准

ISO 15197:2013《体外诊断检测系统-血糖监测系统要求》:规定了血糖检测设备的性能验证方法,包括亲和力相关参数的精密度和准确性要求。

ASTM E2521-2013《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的标准指南》:提供蛋白质结合实验的通用规范,涵盖动力学常数测定和数据处理原则。

GB/T 16886.1-2011《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部分:评价与试验》:涉及生物相容性测试,包括分子相互作用评估的基本要求。

ISO 10993-1:2018《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部分:评价与试验》:国际标准用于医疗器械安全性评估,包含亲和力检测在生物材料测试中的应用。

GB/T 37847-2019《分子相互作用分析仪性能测定方法》:中国国家标准规定仪器性能测试流程,确保亲和力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检测仪器

表面等离子共振仪:基于光学传感原理实时监测分子结合过程,提供动力学数据如结合速率和解离速率,是亲和力常数检测的核心设备。

等温滴定量热仪:通过高灵敏度热传感器测量结合热变化,直接获取热力学参数,用于精确计算平衡解离常数和结合焓。

生物层干涉仪:利用白光干涉技术检测生物层厚度变化,实现无标记实时分析,适用于高通量亲和力筛选和动力学研究。

荧光光谱仪:通过检测荧光信号变化间接测定结合事件,支持多种标记方法,用于小分子互作和快速筛查应用。

微量热泳动仪:结合温度梯度与光学检测,分析分子迁移差异,适用于复杂样品中的亲和力测定,无需固定化处理。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