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53474
砖茶冲泡溶出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10-11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茶多酚溶出量检测: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砖茶冲泡后茶汤中茶多酚的浓度,评估其抗氧化成分的释放效率,确保溶出量符合标准限值,反映砖茶的品质稳定性与生物活性。
咖啡因溶出量检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量化砖茶冲泡液中的咖啡因含量,监控兴奋类物质的溶出规律,为评估茶叶的提神效果及安全性提供依据。
可溶性糖含量检测:使用蒽酮比色法测定茶汤中可溶性糖的溶出量,分析砖茶甜味成分的释放特性,判断冲泡过程中糖类物质的溶解均匀性。
氨基酸总量检测:通过茚三酮显色法检测茶汤中氨基酸的溶出浓度,评估砖茶鲜味成分的释放程度,反映茶叶原料的嫩度与加工工艺合理性。
水浸出物含量检测:采用烘干法测定砖茶冲泡后茶汤中总固形物的质量,表征茶叶可溶成分的整体溶出率,作为评价砖茶冲泡效率的核心指标。
重金属溶出检测: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茶汤中铅、镉等重金属元素的溶出量,确保砖茶冲泡液符合食品安全限值,防范污染风险。
农药残留溶出检测: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茶汤中农药残留物的溶出浓度,评估砖茶原料的种植安全性,保障饮用健康。
色泽稳定性检测:使用色差计测量茶汤在冲泡后不同时间点的颜色变化,分析砖茶色素成分的溶出稳定性,判断茶汤的感官品质持久性。
浊度检测:采用浊度仪量化茶汤的浑浊程度,评估砖茶中悬浮颗粒物的溶出行为,反映茶叶的清洁度与加工精度。
pH值检测:通过pH计测定茶汤的酸碱度,监控砖茶冲泡过程中有机酸类物质的溶出影响,为口感评价提供数据支持。
检测范围
普洱茶砖: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的紧压茶,冲泡溶出检测需关注其陈化年份对茶多酚、茶色素等成分释放规律的影响。
茯砖茶:发花工艺制成的黑茶类砖茶,检测重点为冠突散囊菌代谢产物的溶出量,评估其风味成分与健康效应。
青砖茶:湖北老青茶为原料的压制茶,溶出检测需分析其高纯度茶多酚的释放速率,判断口感浓强度与耐泡性。
黑砖茶:湖南安化产区的后发酵茶,检测范围涵盖茶红素、茶褐素等色素的溶出动态,评价汤色稳定性。
不同年份砖茶:针对陈化1年至20年的砖茶样本,比较溶出物成分随储存时间的变化趋势,研究老化对品质的影响。
不同压制密度砖茶:检测高密度与低密度砖茶的溶出差异,分析压制工艺对水浸出物释放速度的调控作用。
家用冲泡条件:模拟日常沸水冲泡场景,检测水温、时间对砖茶溶出率的实际影响,为消费者使用提供参考。
专业茶艺冲泡:基于功夫茶道流程,检测多泡次中溶出物的累计释放量,评估砖茶的耐泡性能与风味衰减。
工业提取应用:针对茶饮料生产中的大规模萃取工艺,检测高温高压下砖茶有效成分的溶出效率,优化提取参数。
储存条件影响研究:分析湿度、温度等储存因素对砖茶溶出行为的改变,为仓储标准制定提供数据基础。
检测标准
GB/T 8305-2013《茶 水浸出物测定》:规定茶叶水浸出物含量的检测方法,适用于砖茶冲泡后总固形物的定量分析,确保溶出率测量的准确性。
ISO 3103:2019《茶 制备感官分析用茶汤》:国际标准统一砖茶冲泡的制备流程,包括水温、时间控制,为溶出检测提供标准化基础。
GB/T 23193-2008《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测定》:明确茶多酚的分光光度法检测步骤,用于砖茶冲泡液中美合量的精确量化。
GB 5009.26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多元素的测定》:规范重金属溶出检测的原子光谱法,保障砖茶冲泡液的安全性评估。
ISO 14502-1:2005《绿茶和红茶中多酚类物质的测定》:提供茶多酚检测的国际通用方法,适用于砖茶溶出物的成分比较研究。
GB/T 30376-2013《茶叶中咖啡碱含量的测定》:规定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咖啡因,确保砖茶溶出检测的数据可靠性。
检测仪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具备波长扫描与吸光度测量功能,用于砖茶冲泡液中茶多酚、可溶性糖等成分的快速定量分析,提高检测效率。
高效液相色谱仪:集成泵系统、色谱柱与检测器,分离并量化咖啡因、氨基酸等复杂化合物,确保溶出物检测的精度与特异性。
原子吸收光谱仪:采用火焰或石墨炉原子化技术,精确测定砖茶汤中重金属元素的痕量溶出浓度,防范安全风险。
pH计:配备玻璃电极与温度补偿功能,实时监控茶汤酸碱度变化,评估有机酸溶出对口感的影响。
分析天平:精度达0.0001克,用于砖茶样品与溶出物的精确称量,保证检测结果的重复性与可比性。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海运生物污染检测
下一篇:铁离子显色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