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MIC值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10-12  

抗生素最小抑菌浓度(MIC)检测是微生物药敏试验的核心方法,用于测定抗生素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有效浓度。检测过程需严格遵循标准化流程,包括菌液制备、药物梯度稀释、接种孵育及终点判读。专业检测强调质量控制,如使用参考菌株验证,确保结果准确可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青霉素类抗生素MIC值检测: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测定青霉素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评估细菌耐药性趋势,为临床用药方案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MIC值检测:通过琼脂稀释法或微量肉汤法检测头孢菌素对常见病原菌的抑制浓度,用于监测细菌耐药性变化,指导感染性疾病治疗。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MIC值检测: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技术测定大环内酯类药物对呼吸道病原菌的MIC值,评估药物对非典型病原体的抗菌活性。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MIC值检测:采用标准肉汤稀释法检测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肠杆菌科细菌的MIC值,用于复杂感染治疗中的药物选择评估。

四环素类抗生素MIC值检测:通过微量稀释板法测定四环素类抗生素对厌氧菌和需氧菌的MIC值,监测细菌耐药性传播情况。

喹诺酮类抗生素MIC值检测:使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检测喹诺酮类药物对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的MIC值,为社区获得性感染治疗提供参考。

磺胺类抗生素MIC值检测: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磺胺类药物对革兰阳性球菌的MIC值,评估复合制剂中抗菌成分的协同效应。

糖肽类抗生素MIC值检测:通过微量肉汤法检测糖肽类抗生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用于重症感染患者的用药指导。

多粘菌素类抗生素MIC值检测:使用肉汤微量稀释技术测定多粘菌素对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的MIC值,监测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的敏感性。

抗真菌药物MIC值检测: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唑类抗真菌药物对念珠菌属的MIC值,评估深部真菌感染治疗药物的有效性。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MIC值检测:通过肉汤微量稀释法检测含酶抑制剂复合抗生素对产酶菌株的MIC值,分析抑制剂对耐药性的逆转作用。

抗分枝杆菌药物MIC值检测:采用微量肉汤法测定一线抗结核药物对结核分枝杆菌的MIC值,用于结核病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

检测范围

临床分离病原菌:包括从患者标本中分离的细菌和真菌,用于评估抗生素治疗效果和监测耐药性流行情况。

环境监测样本:涵盖水体、土壤等环境中的细菌菌株,用于环境抗生素耐药性传播风险评价。

食品源性致病菌:涉及食源性沙门氏菌、李斯特菌等病原微生物,用于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监控。

兽医临床分离株:包括动物源细菌菌株,用于评估兽医用药有效性及人畜共患病耐药性监测。

工业微生物菌种:涉及发酵工业用生产菌株,用于抗生素生产过程中菌种敏感性质量控制。

实验室保存菌种:包括标准菌株和临床保存菌株,用于检测方法验证和质量控制参考物质。

医疗器械相关微生物:涵盖医疗设备表面分离的细菌,用于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消毒效果评价。

化妆品微生物样本:包括化妆品中污染的微生物菌株,用于产品微生物安全性评估和防腐剂有效性测试。

药品质量控制样本:涉及抗生素原料药和制剂,用于药品效价测定和稳定性研究中的微生物学检验。

生物制品相关微生物:包括疫苗和生物制剂生产用细胞系,用于生产过程中微生物污染控制评估。

科研用模式微生物:涵盖实验室常用模式菌株,用于抗生素作用机制研究和新药开发评价。

水产养殖病原菌:涉及水生动物病原微生物,用于水产养殖业中抗生素使用规范制定和耐药性监测。

检测标准

CLSI M07 肉汤稀释法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发布的标准化方法,规范需氧菌的肉汤微量稀释MIC检测流程和结果解释标准。

CLSI M100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提供最新抗菌药物折点数据和质控要求,确保MIC检测结果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

ISO 20776-1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标准化方法: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药敏试验参考方法,规定微量肉汤稀释法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控制程序。

ISO 20776-2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设备性能评价:规范自动化药敏检测系统的性能验证方法,确保MIC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GB/T 20468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通则:中国国家标准规定的微生物药敏试验基本要求,包括MIC检测的培养基制备和接种标准。

GB/T 20944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纸片法:虽然主要针对纸片扩散法,但包含与MIC检测相关的质控菌株和培养基验证要求。

EUCAST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标准方法:欧洲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委员会发布的检测指南,提供微生物MIC检测的标准化操作流程。

FDA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标准方法: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认可的药敏试验规范,包含新药MIC检测的验证要求和质控标准。

JP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日本药典规定的标准检测方法,涵盖常用抗生素MIC检测的技术参数和结果判读标准。

USP 抗菌药物效价测定:美国药典收录的微生物测定法,涉及抗生素MIC检测相关的培养基质控和实验条件控制。

检测仪器

微量肉汤稀释板:采用96孔聚苯乙烯板设计,每孔预置梯度浓度抗生素,用于标准化MIC检测的药物稀释和细菌接种操作。

自动化药敏分析系统:集成培养、读数功能的光学检测设备,通过测量菌液浊度变化自动判定MIC值,提高检测通量和准确性。

微生物比浊仪:基于光散射原理的浓度测定仪器,用于菌悬液标准化制备,确保MIC检测接种菌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恒温培养箱:提供稳定温度环境的培养设备,维持35±2℃标准培养条件,保证MIC检测过程中细菌生长的稳定性。

生物安全柜:具备HEPA过滤功能的负压操作台,提供无菌工作环境,防止MIC检测过程中样本交叉污染和气溶胶扩散。

酶标仪:配备540-625nm滤光片的光度计,用于微量板孔吸光度测量,辅助视觉法MIC终点判读的客观化。

自动液体处理系统:高精度移液工作站,实现微升级别液体转移,提高MIC检测中药物稀释和样本分配的精密度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