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筋胶拉拔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4-02  

植筋胶拉拔检测是评估后锚固连接系统力学性能的核心技术手段。本文依据GB50367《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及JGJ145《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系统阐述抗拉承载力、粘结强度等关键参数的测试流程与判定标准,重点解析位移控制加载法、破坏模式分类及数据有效性验证等专业技术要点。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植筋胶拉拔检测主要包含六大核心指标:极限抗拉承载力测试用于确定锚固系统的最大承载能力;弹性阶段粘结强度测试评估胶体与基材的初始结合性能;残余强度测试反映破坏后的剩余承载能力;位移量监测记录加载过程中的形变发展规律;破坏形态分析判定失效模式(胶体破坏、钢筋拔出或混凝土锥体破坏);长期蠕变性能测试验证持续荷载下的变形稳定性。所有测试需同步记录环境温湿度参数,温度控制范围应保持在23±2℃,相对湿度50±5%的基准条件下进行。

检测范围

本检测适用于建筑结构加固工程中的新旧混凝土界面植筋、钢结构与混凝土连接节点、设备安装基座锚固等场景。具体涵盖直径8-32mm的HRB400/500级螺纹钢植入C20-C60混凝土基体的情况。特殊应用场景包括:高温环境(≤150℃)下的耐热型植筋胶体系、地下工程用抗渗型胶粘剂、动荷载结构的抗疲劳体系等。对于基材存在裂缝(宽度≤0.3mm)或钢筋植入深度不足设计值90%的工况需进行专项验证试验。

检测方法

采用分级加载法实施检测:初始预加载至标准值的10%并持荷2分钟消除系统间隙;正式加载阶段按每级10%设计荷载递增,每级持荷时间≥3分钟;接近预估极限荷载的80%后改为位移控制模式(加载速率≤1mm/min)。破坏判定需满足连续三次读数下降超过前值的5%或总位移量超过规范限值(通常为5mm)。对于非破坏性检验需采用声发射监测技术实时捕捉界面微裂纹扩展信号。数据采集频率应≥10Hz以确保捕捉荷载-位移曲线的拐点特征。

检测仪器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上一篇:转向器检测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